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家庭护理
作者: 姚锐娥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主要特征是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脂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治愈难度较大。家长需要学习并掌握肾病儿童的居家照护知识,特别是用药、饮食、运动、心理、预防感染等方面,加强对患儿的日常管理与照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为典型和突出的表现包括:
水肿:水肿是肾病综合征最早期、最多见的症状,尤其是眼睑、面部、双下肢等组织疏松的部位更为明显。严重时,男孩可能会出现阴囊肿胀,甚至伴有腹水和胸腔积液。水肿不仅影响儿童的外观,还可能导致皮肤薄而透亮,更易损伤。
蛋白尿: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尿常规检查可发现尿蛋白显著增高。蛋白质的大量丢失,不仅影响尿液的正常成分,还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
低白蛋白血症:由于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患儿的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出现低白蛋白血症。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高脂血症:肝脏代偿性合成白蛋白的同时,也合成了大量的脂蛋白,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形成高脂血症。
此外,患儿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问题,以及发热、疲劳、乏力等全身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家庭护理措施
1.注意科学规范用药
家长应严格监督患儿按时按量服药,务必保证每日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准确无误,严禁随意增减或变动。建议利用闹钟或手机提醒功能,以确保患儿准时服药。对于具备自理能力的儿童,应清晰告知其服药的具体时间。
为防止误服药物,推荐使用儿童专用安全药盒。建议家长早晨预先为患儿准备好全天所需的药物,确保患儿能够准时且按量服药。遇有不配合服药的儿童,家长应耐心引导并亲自喂服药物。同时,注意预防感染,尽量做好保护性隔离,避免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因为每次感染都会增加患儿肾病复发的风险。
2.合适的饮食调整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儿来说,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症状,减少肾脏的负担,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多优质蛋白。
低盐饮食:患儿需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量,避免水钠潴留导致水肿进一步加重。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盐量,但仍需要避免高油、高盐的饮食,如咸肉、香肠、咸蛋、皮蛋、酱菜、调味酱,尽量不要吃腌制食品、各种罐头、方便面、辛辣刺激的零食等。同时,避免吃低钠盐,因为低钠盐含钾量高。
低脂饮食:少食用油脂多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品;减少胆固醇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肉汤等。
优质蛋白质饮食:优质蛋白包括动物性蛋白质(如鱼虾肉蛋奶)、植物性蛋白质(如大豆类食物及豆制品等)。
3.健康生活方式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儿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适当的运动:适当的体育活动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恢复很有益处,活动量以不感觉到疲劳为宜,推荐散步、慢跑、游泳等活动方式。
良好的作息: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建议为患儿设置固定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促进身体的自然修复和恢复。
健康的心理:慢性疾病可能会带来压力和焦虑情绪,影响患儿身体健康。管理压力、保持乐观的态度、寻找支持系统(如心理咨询师、亲友或者患者支持团体)都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
良好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的环境、温暖适宜的温度、阳光充足的房间都可以提升患儿身心舒适度。
4.做好日常监测
尿液监测:通过定期检查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可以了解病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特征之一,监测尿液中的蛋白含量有助于评估肾脏的损害程度和疾病的进展情况。尿液监测一般通过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需要收集患儿24小时内所有尿液,并将尿液送到医院实验室进行蛋白定量检测。通过监测尿液中的蛋白含量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
血压监测:血压监测旨在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减轻肾脏的负担。高血压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伴随症状之一,若血压控制不当,可能会加重肾脏损害。
定期监测血糖和血钙:定期监测血糖和血钙水平对于预防类固醇糖尿病和骨质疏松至关重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类固醇糖尿病)和骨质疏松,因此需要定期检测血糖和血钙水平。同时,应注意观察患儿有无肌肉抽搐等缺钙表现。遵医嘱口服钙片及维生素D补充剂,并在必要时复查骨密度,以防止钙流失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定期测量眼压:眼压异常可能会干扰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因此定期测量眼压是预防和管理激素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通过观察眼压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眼压升高带来的风险。若出现视物模糊、眼睛疼痛、眼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避免因眼压升高导致的视力损害。必要时可服用降眼压药物。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家长应密切观察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如骨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5.定期复诊
定期复诊是与专业医生进行规律性随访的过程,旨在了解病情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调整和治疗方案的修改。定期复诊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疾病进展,从而保证疾病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包括了解患儿的症状、体重变化、水肿情况、尿量等,并根据检查结果和患儿的反馈来判断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