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心理调适,正确面对青春期的情绪波动
作者: 夏玉兰青春期伴随着身体与心理的快速变化,青少年的情绪会如潮水般起伏不定。学会心理调试,不仅是成长的必修课,更是拥抱自我、稳健前行的关键。本文介绍如何面对青春期的情绪波动。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与情绪波动
青春期阶段,青少年的身体会经历快速生长发育与性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引发身体出现诸多变化,包括体重增加、身高增长、第二性征发育等。这些生理变化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情绪波动属于青春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有时青少年会感到兴奋不已,对未来充满希望;有时又瞬间感到难过,对身边的一切都失去兴趣。这种“过山车”般的情绪波动,是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的。另外,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等因素也容易引起青春期的情绪波动。
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首先,青少年要明白,青春期的情绪波动是正常的,每个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并能准确识别情绪,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然后,青少年要学会接纳情绪,不管是消极还是积极情绪,每种情绪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及价值。比如,愉悦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而悲伤能让人学会理解和同情他人,焦虑会督促人们努力为未来做好准备。接纳自己的情绪,意味着不能选择逃避或压抑内心,而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受它们,并允许自己存在这样的情绪。
学会心理调适
构建健康的生活模式: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均对情绪调节有着积极的影响。睡眠充裕能让青少年保持充沛的精力,利于体力恢复;健康的饮食习惯能为青少年提供均衡全面的营养,满足大脑的需要;适当锻炼则有利于内啡肽等物质的分泌,从而减轻压力,让心情更愉悦。
寻找情绪的出口:如果青少年觉得心情低落或压力过大,可以尝试听歌、写日记、爬山、与朋友聊天等活动,有助于释放负面情绪,从而舒缓压力。
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或感兴趣的东西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运动、阅读、做手工等。这些活动可以让青少年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并能暂时忘掉烦心事,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掌握必要的放松技巧:青少年可以学习瑜伽、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方法,有助于调节呼吸,让心跳速率变缓,进而减轻焦虑、抑郁情绪。
确定合理目标:青春期是确定人生方向的关键时期,目标不能设得过高或过低,要有可行性且富有挑战性。青少年可以将大目标划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制订计划后合理安排时间,在每达成一个小目标时给自己一些奖励。这样做既能保持继续努力的热情,也能减少由于挫败感而滋生的负面情绪的影响。
寻找专业帮助:若情绪波动问题长期得不到明显改善或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青少年应尽快告知父母、老师,并向专业的心理健康师求助,由专业人士给予更专业具体的心理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