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了解青少年扁平足
作者: 胡银玲什么是扁平足?
扁平足又称足弓塌陷、足弓消失,是人体足内侧纵弓扁平,承重线异常,并伴随有疲劳或疼痛症状的足底扁平。正常人的足弓高度通常为14~18mm,18mm以上的足弓被称为高弓脚,14mm以下的足弓则被称为扁平足。
扁平足常见于婴儿及儿童青少年,根据病变情况及危害程度的不同,扁平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①正常的平足现象,此类扁平足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且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自愈;②出现病变现象,此类扁平足前期病变症状为踝关节内侧疼痛,久站或行走会加重疼痛感,经过休息会稍微缓解。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扁平足会逐渐恶化,病变升级为疼痛、外关节肿胀、行走困难或双足跟腱呈八字形等,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身体其他关节的功能。

扁平足的发病原因
导致青少年扁平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内部因素:①遗传等先天性因素。②后天不良习惯,如长期负重站立、长时间运动、鞋底不合适及长期穿高跟鞋等行为,以及肥胖、婴幼儿时期过早学走路会导致足弓承受过大负荷,加上人体足弓的肌肉及韧带张力有限,长此以往,足弓会被逐渐压平,从而导致扁平足的出现;③后天其他症状引发的扁平足,如后天疾病导致患者长期卧床或者足部肌肉无力,肌肉及韧带长期得不到锻炼,局部软组织失去弹性,导致患者足弓塌陷,继而引发扁平足。
外部因素:不合适的鞋子。①楦型设计不合适的鞋子。一些鞋子为了方便运动和行走,在做鞋楦时前翘比较高,容易使脚掌往下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疲劳感。脚掌是足弓的前支点,脚掌的疲劳损伤会造成足弓损伤,从而形成扁平足。②鞋底的材质不合适。部分鞋子是为了运动群体而设计,鞋底选择的材料比较硬,使人们在运动中能够和地面摩擦产生良好的反作用力,但在日常生活中,质地较硬的鞋底容易引起人体脚部重度疲劳,从而造成扁平足。
扁平足的危害

关节变形:足弓的作用是为足部的关节及肌肉提供良好的缓冲及保护作用,使足部肌肉及关节在运动中不会造成过大的负荷,导致更大程度的变形。扁平足的出现使得足部与地面的冲击力加大,在运动过程中对皮肤、肌肉及关节的磨损更加严重,长此以往,患者的关节也会发生严重变形,趾外翻便是扁平足关节变形的常见表现。
足部受伤:扁平足患者走路多呈八字形,脚趾朝外,这会加重患者足部与鞋底内侧的摩擦,因此扁平足患者的足部更容易受伤。
无法长时间运动:扁平足患者如果长时间运动或行走,容易由于足部负荷过度而出现足部软组织发炎等症状。此外,如果患者在运动、行走或跑步时关节用力不当,也会引起疼痛或关节肿胀。
引起各种炎症疼痛:扁平足会引发其他足部症状,如足底筋膜炎、足底疼痛不能久站、跟腱炎、膝关节炎、肌腱炎,甚至引发腰痛、颈痛等症状。
影响骨骼发育:扁平足症状多见于婴儿及儿童青少年群体,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脊柱的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此外,膝盖外翻、骨盆倾斜、肩膀高低等都是扁平足患者的“后遗症”。
扁平足的预防措施
1.做足部护理操
①按摩足底。保持站立或坐姿,一只脚支撑身体保持平衡,另一只脚用脚掌跟骨至跖趾关节间区域按筋膜球,使筋膜球能够在脚掌间缓慢地来回滚动,每天2~3次,每次2~3组,每组20~30次。②练习用脚做抓取动作。坐在椅子上,在脚下铺一张纸或布,锻炼用脚趾抓取该物品,并保持3~5秒抓取动作,然后放松脚趾;足趾夹物时,可用拇趾和次趾钳夹,每天2~3次,每次2~3组,每组15~20次。③足部提踵练习。保持站立或坐姿,保持脚底及脚趾与地面接触,然后做抬起脚跟的动作,同时双手将膝盖向上推,脚掌直至抬至最高点,保持动作3~5秒,然后放下脚跟,每天2~3次,每次2~3组,每组15~20次。④抬起大脚趾。保持站立或坐姿,脚掌着地,大脚趾尽量向上翻,保持动作5秒左右后放下,每天2~3次,每次2~3组,每组15~20次。
2.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强健体魄,还能增强足部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力量,使得足部拥有足够的力量,提高足部维持足弓结构的能力,保持足部能够长时间运动不塌陷。增强足部力量的运动包括散步、跑步、跳绳、沙滩跑等,这些运动有利于足部的结构、关节及韧带得到充分的屈曲伸展,提升足部关节的灵活性,从而提高足部结构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做一些诸如前掌跑、屈趾等足部韧带锻炼运动,使足部足弓得以维持,起到锻炼足部力量的作用。

3.选择适宜的鞋子
鞋子的选择需要贴合足部结构,不能过大或过小,应保证人在穿上鞋子后,脚趾及脚踝具有活动的空间。同时,在选择鞋子时应避免穿吃力不均匀的鞋子,否则会使足部始终处于用力不平衡的状态。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脚趾外翻或足部结构失衡问题,导致扁平足的出现。此外,青少年在选择鞋子时,不宜穿鞋底较厚的鞋子。如果鞋底过厚,会导致脚趾及脚掌活动不便,行走时没有扒地用力的动作,足部肌肉、关节及韧带得不到锻炼,从而导致扁平足的出现。
4.控制运动量及负重量
青少年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及运动量,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和延长运动时长。超负荷运动不仅无法强健体魄,反而会加重足部负担,加速扁平足的出现。虽然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但肌肉力量的发育慢于骨骼生长,因此青少年不宜进行较大重量的负重练习,应多以克服自身重量的跳绳锻炼为主,在落地时,需要注意落地动作的正确性,尽量通过前脚掌做落地缓冲,避免落地动作对于脚的冲击力过大。在旅游或者长距离行走时,青少年一次行走的时间及距离不宜过长,须注意途中的休息次数,通过休息控制运动量,降低扁平足出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