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儿童社会退缩行为?

作者: 宋晨宁 于涛 刘方方 李春蔚

什么是儿童社会退缩行为?0

近几年来,社会退缩行为作为儿童的心理社会问题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社会退缩是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和熟悉社会环境下表现出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儿童在无特殊原因的情况下,不愿与其他孩子交朋友,更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宁愿一个人待在家中与玩具为伍,这已经影响了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总结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主要特征

1.稳定的内化问题行为

发展心理学将问题行为分成了两大方面,一类是过度控制,另一类是不能控制。不能控制亦称为外化困难,其中包含了活动过度、破坏、脾气暴躁等。而过度控制亦称内化困难,包含了恐惧、羞怯、难以抉择等相关概念。由此可见,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属于问题行为中的过度控制。相关研究发现,极度抑制发生在儿童早期,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长期以来,它仍然保留着童年时期高度抑制的行为特性。因此,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是一个稳定的内化问题,即他们会避免自己与其他人产生社会交往,以此来规避遇见心理风险。

2.具有情境的一致性

情境的一致性是指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上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儿童,其社会退缩行为并不会因为空间或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当一个儿童处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或和自己亲密熟悉的人沟通时并不会表现出社会退缩行为,而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者与陌生人沟通时,会有害羞和规避的反应,如儿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沟通时不会感到害羞,但是当爸爸妈妈第一次把他送进学校的时候,就会产生认生的表现,这种情况并不属于社会退缩的范围。

3.具有性别上的差异

在性别维度上,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在亚类型上有所差异。小学生的社交退缩总体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只是在活跃退缩水平上,男生要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安静退缩水平上,男女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并且,社会退缩行为在社会适应方面产生的影响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即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男孩比同样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女孩更难以适应社会性发展,也会存在更深的孤单感和更多的社会适应性困难。

儿童社会退缩的影响因素

1.个体的自身特征

个体特征对儿童社会行为影响主要体现在情绪、语言和气质3个方面。情绪方面:情绪能力强的儿童社会适应性佳,能准确解读他人情感,受到同伴欢迎;反之,情绪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攻击或退缩行为。语言能力方面:表达性语言能力低的害羞儿童可能表现出社会退缩,而表达性语言能力强的儿童则不会。接受性语言能力低的儿童,同伴接纳度低、易焦虑。气质类型方面:内倾气质如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儿童更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面对新环境和重大事件时易产生退缩。研究显示,压抑气质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较差,易感受到紧张和压力,从而产生社会退缩。

2.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儿童社会退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造成的影响也不同,而一些不适当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社会退缩行为。家庭教养方式包括家长观念和教养行为两大方面。在家长观念方面:退缩儿童的家长认为是因为孩子自身的先天气质,进而产生了社会退缩行为,认为孩子的退缩行为是不可以忍耐的,会让家长感到生气、焦急及急躁。同时,家长不理解孩子的退缩行为,大部分家长把孩子的退缩行为归因为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产生的。一项研究将具有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和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具有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更加不注重培养孩子社会技能,认为其无关紧要。

教养行为方面:父母的过度控制和过度保护都会导致孩子发生社会退缩行为。有些父母会试图掌握孩子生活和未来经历的所有方面,不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直接告诉孩子什么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怎样去做,这样会使孩子不能获得发展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基本能力,进而产生社会退缩。

3.同伴因素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代理人,同伴关系是发展社会能力的重要背景,儿童之间的同伴关系影响着他们在不熟悉的环境或者是社会中的行为。社交退缩儿童会在社交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不能与同伴正常的交流,或者很少交流,他们通常在同伴面前会有自卑、害羞等表现,所以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拒绝、忽略和排斥,进而会加强其社会退缩的表现。

而关于社会退缩儿童友谊的研究表明,尽管他们在社交方面有一些困难,但是依旧会拥有很好的友谊,他们至少会拥有一个同龄的好朋友,并且较稳定,与常人无异。

4.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和课堂课外活动中由此产生的互动,包括教师和学生所处的立场、互动及态度等。因为儿童在一天中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所以师生关系对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业发展等方面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经常对儿童进行表扬和鼓励,会使其自信心增强;反之,如果教师对儿童总是指责、批评,会使其产生退缩行为,危害其心理健康。

教师与社会退缩儿童的关系具有亲密性、依赖性、冲突性等特征。亲密性的师生关系与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呈负相关,亲密性的师生关系是儿童适应社会的保护因素。相反,冲突性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紧张,进而使儿童逐渐缺乏自信心,不愿意参与班级举行的活动,进而表现出更差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依赖性师生关系会使学生特别依赖教师,也会导致儿童产生社会退缩行为。

【基金项目】 202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一般项目:儿童社会退缩预防及干预体系建构的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L20CSH005)的阶段性成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