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
作者: 陈昕瑶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他们的身体快速生长发育,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和心理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冲突,使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青少年处在自我同一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人际敏感度偏高,容易产生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
社交焦虑的概念
社交焦虑是个体在面临社交情境或与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担心受到他人审视或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紧张、焦虑、不自在或者回避的情绪和行为。
青少年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
生物学因素:人类进化因素、遗传因素和大脑本身的活动等都会影响个体在社交情境中的体验,引发个体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促使个体发展出让别人喜欢自己的一种习惯,使个体敏锐地关注自己是否对他人造成影响或冒犯到他人,这也是一种自然法则选择的体现,会随基因遗传。
心理因素:社交焦虑症患者最明显的特征是社会评价功能障碍、社会环境中的完美要求,以及在进行社交沟通受挫时所产生的不正确认知。换言之,他们倾向于用较消极的态度去解释自己和他人在社交中的表现,而且这种理解上的错误会代入到其他相似的情境中。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和社会等环境。人类最初始的社会关系是母婴依恋关系的建立,依恋关系的质量对个体在以后社会关系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具有不安全依恋关系的青少年发生社交焦虑的概率要比具有安全依恋关系的青少年高。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建立安全稳定依恋关系对人际交往具有显著影响。
改善青少年社交焦虑的策略
当今社会各方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降低青少年社交焦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健全认知,建立社交自信
根据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焦虑源于对事件或人错误的认识和偏颇的看法。因此,调整观念、改变不合理认知,可以起到减轻社交焦虑的作用。改变错误认识的方法包括:①考察错误认识的证据;②在得出结论之前,考虑有无其他可能性;③向其他人询问对类似情形的解释。这些方法能帮助青少年从不同且更现实的视角来分析社交情况,改善社交焦虑。
2.转变教养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应该作为孩子的避风港,让孩子放下防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因此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很重要。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支持,同时父母也应注意自己的社交方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
3.增强学校教育,建立良好班级氛围
学校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焦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学校需引导各个班级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用积极向上的正向情绪减少学生们的竞争焦虑。
4.请求专业帮助,走出社交困境
心理治疗是克服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症状明显,已经对其生活学习及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家长应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帮助青少年缓解社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