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蒲扇

作者: 杨协华

每到夏夜,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一幅画面 :明亮的月光下,一位年轻的母亲坐在草房门口的木板床前,怀里搂着一个小姑娘,手里摇着一柄圆圆的大蒲扇。多么熟悉而温馨的画面!几十年来,这幅画面一直珍藏在我的心底,随着夏日临近,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妈妈的蒲扇是用红柳子剥掉皮编成的。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物质匮乏,很多生活用品都是自制的。比如,用红柳子编馍筐、簸箕,用高粱莛子纳锅盖,用高粱叶编草墩当小板凳等等。蒲扇编好后把布条沿边用针线缝好,再把扇把上也用布包严,蒲扇就会变得非常结实,而且扇起来风大凉快。

一到天气闷热的夜晚,人们就把自家门口树下的地面打扫干净,铺上一张席或一个旧床单,席地而睡。妈妈怕地上有虫子咬到我,便从屋里搬了一张木板床出来,让我睡到木板床上。我哭闹着,非要妈妈抱着睡,而听话的二妹天一黑就犯困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在屋里的蚊帐内睡着了。妈妈把我搂在怀里,扇着蒲扇,我才止住了哭闹。

为了尽快入睡,妈妈开始给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她指着夜空中的银河,教我辨认哪一颗是牛郎星,哪一颗是织女星。从此,我幼小的心灵里住进了勤劳善良的牛郎和织女。妈妈还讲了“田螺姑娘”“抗日英雄王二小”“英雄刘胡兰”“懂鸟语的公冶长”“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故事,这些故事给我的童年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滋润着一颗善良而纯洁的童心。这些故事妈妈讲了许多遍,童年的我却百听不厌,可能是天气闷热的原因,每天晚上我都要哭闹一阵子,妈妈总是把我搂在怀里轻轻地摇着蒲扇,我哭闹够了,又缠着妈妈讲故事。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强撑着一身疲惫,一遍遍地讲着那些她女儿爱听的故事,手中的蒲扇不停地在女儿身上摇啊摇,扇啊扇。

夜晚降临,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有的躺在自家门口的树下数星星,有的去小河边乘凉,而妈妈就坐在家门口抱着我,嘴里讲着故事,手中的蒲扇不停地摇……蚊子“嗡嗡”地从头顶、身边飞过,妈妈手中的蒲扇上下翻飞,生怕蚊虫叮咬到我。我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月光在门前的洋槐树上洒下斑驳的身影,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远处传来了悠扬的笛声。我问妈妈 :“是谁吹得这么好听?”妈妈说 :“就是白天放牛的那个少年。”村南面的小河边,欢声阵阵,笑语连连,那是一群小姑娘在水里嬉戏打闹。她们小声地说着私房话,又忍不住放声大笑。

夜渐渐静了下来,我家的老黄狗也疲倦地闭上了眼睛。不远处饲养棚里的灯光也熄灭了,牛儿、羊儿都已进入梦乡。妈妈轻轻地把我放到木板床上,然后侧身躺在我身边,我依偎在她的怀抱里甜甜地进入梦乡。妈妈手里的蒲扇依旧在扇啊扇,摇啊摇……

妈妈啊,自我成年以后,每当想起小时侯哭闹这件事,都会痛恨自已太不懂事。想起您无奈的满眼泪花,我的心就陷入一种深深地自责之中。如今空调管控着家中的冷暖,再也不用扇蒲扇,可妈妈已离我而去,我再也没有报答母恩的机会。每每忆起这些事,泪水总是止不住地顺腮涌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