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抑郁症
作者: 周丽琴近年来,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大挑战。青少年抑郁症是指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出现的一种精神障碍,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为主要表现,多伴有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严重者存在自杀念头。
抑郁症会影响青少年患者的学业及人际关系,特别是在与同学、老师及家长沟通时容易出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初期症状很容易被家长或老师误以为是逆反心理,导致治疗迟滞,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需高度关注青少年抑郁症。
青少年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
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3个方面。
生理因素:大脑内部生物构造、遗传基因、大脑活动等,是导致抑郁症产生的生理因素。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剧变的特殊时期,生理快速发育,而心理上的发展相对滞后的时期,再加上青少年的大脑前额叶发育还不完善,容易出现抑郁症。
心理因素:如果青少年属于抑郁易感人格(包括高依赖型、社会奖赏型、自我批评型人格),比较容易患抑郁症。
社会因素:抑郁症在很大程度上由社会环境因素导致。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关系紧张、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均是青少年患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另外,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受到校园暴力或亲人离世,都可能会使青少年对其他事情产生消极的认知,从而导致抑郁症发生。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有哪些?
青少年抑郁症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长期情绪消极:表现为整日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不想说话、活动、出门见人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也提不起兴趣;表达对生活的失望,厌恶自己(如埋怨自己一无是处,是个累赘等)。
认知出现问题:对自我评价过低,觉得未来没有希望,有“活着很累”等负面想法。
躯体化症状:有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呕吐、四肢乏力、厌食、体重下降、嗜睡或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产生厌学情绪:有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会产生厌学情绪,可能总是找各种理由让家长跟学校请假。此外,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学校上课时也不能集中注意力,成绩大幅度下滑,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对父母经常有反抗情绪:部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会无端对父母发火,辱骂父母,经常夜不归宿,打砸物品,甚至逃学。
出现自残行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自残行为,如用锋利的物品划伤手腕、前臂、大腿等部位。
青少年抑郁症如何治疗?
抑郁症和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一样,需要专业医生干预,不能靠患者自己调整。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伴有自残、自杀症状的青少年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物理治疗、心理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经颅微电流治疗、音乐治疗等。
对于症状较轻及恢复期的患者可以采用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家庭治疗、人际关系治疗。轻度抑郁障碍患者在进行6~12周的心理治疗后,抑郁症状无明显改善,通常需要合并药物治疗。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同时,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密切监测患者是否有自杀及冲动征兆。
青少年有很大的潜力和成长空间,抑郁症总体预后良好。多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经过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达到临床痊愈,将来也可以正常学习和工作。

青少年抑郁症如何预防?
维护和谐稳定、相互尊重的家庭关系。父母关系:稳定的父母关系可以让青少年在身心放松的家庭氛围内成长,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亲子关系:首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以一种健康的态度去应对家庭矛盾,对孩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导。其次,父母应学会尊重青少年,不要只将其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来训斥,而是要尊重青少年的想法,允许表达失败和负面情绪,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培养青少年运动和阅读的习惯。运动可以释放体内的多巴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抑郁情绪;阅读可以陶冶情操,选择治愈的书籍,让青少年用心去读,转移注意力。
帮助青少年学会表达情绪。不良情绪不向外表达,持续存在,就容易发展成抑郁症。因此,家长要教授青少年一些表达情绪的方式,如写日记、大声喊出来、倾诉等等。
保持快乐心态,多参与社交活动。运动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家长可鼓励青少年经常出门散步或适量运动。刚开始青少年可能会不情愿,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同进行,切忌采取强迫的方式。另外,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如和同学一起吃饭等。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青少年抑郁症?
家长如果怀疑青少年患上了抑郁症,应及时带青少年到医院进行诊治。具体应对方法如下:
学会聆听。尊重青少年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批评或评判,学会聆听,并学习与青少年正确交流的方式。
营造融洽、有爱的家庭氛围。父母尽量避免争吵,积极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坚强的性格。
学会陪伴、鼓励孩子。青少年处于低谷、遇到困难时,父母应给予及时的开导、鼓励和陪伴,引导青少年排解不良情绪。
及时就医,谨遵医嘱。如果青少年出现疑似抑郁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为抑郁症后,一定要遵医嘱治疗,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