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峡之巅
作者: 陈建素那年秋季,天高云淡,阳光灿烂。我们一行人脚穿登山鞋,手持登山杖,肩挎摄影包,徒步攀上了三峡之巅。
一
清晨,我们从奉节白帝城出发,驱车沿盘山公路一路上行,半个小时就到了平槽村——景区大门。下车后我们徒步前行,这才感受到了极速上升的海拔、奇形怪异的路面。经过1个小时的攀登,我们终于到达了三峡之巅。
三峡之巅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地处长江三峡之首,因杜甫“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的诗句而得名,是长江三峡的最高处,观赏风景的最佳地。景区位于夔(kuí)门之上,站在赤甲山顶,南望白盐山,西看白帝城,东临巫山机场。景区绵延10千米左右,临江面立有著名作家余秋雨题写的“三峡之巅”石碑。

我们来到山顶,从夔鼓广场向观景台方向出发,走夔乐桥,缓缓上行到四望乐坛,随人群在水雾缭绕中驻足,眼前是一位巨型雕像端坐在琴台之上,似在演奏一曲悠久的历史壮歌。据介绍,这里是四千多年前上古夔乐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音乐家,雅乐的鼻祖——“夔”,就诞生在这里。立足于此,我们深深感受到绿水青山与寻根问祖同歌舞雅乐的深度融合,好一片“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壮丽江山。
二
再往前走,我们登上了海拔1 388米的最高点——三峡之巅观景台。站立于此,两岸悬崖绝壁,三峡夔门尽收眼底。远山云雾缭绕,彩霞弥漫,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云海流岚,气象万千。凌空俯瞰,长江在山峦之中宛若玉带,没了往昔汹涌的锐气,却多了一段历史长河的婉约。在这里,可俯瞰瞿塘峡的全貌,感受夔门天下雄的气势。
千百年来,长江三峡举世闻名,享誉世界,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多少文人墨客曾不辞辛劳,会聚三峡,各领风骚。登上三峡之巅,就像置身在唐诗画廊之中。眼前一群游览的青少年兴致最高,他们不断地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朗朗道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我们在三峡之巅吃完自备午餐稍作休息,开启了最具挑战的危石鸟道行。危石鸟道指从三峡之巅到拗口段的步游道,全长10千米,有66个拐。
危石鸟道缘于唐朝刘长卿在《寻张逸人山居》中的描写“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而得名,形容山林陡峭险峻,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沿着危石鸟道一路下行,红叶、松林相间,有蓝天白云映衬。危石鸟道虽然走得很累,但路两边有秀丽景色相衬,我们的心里依旧是美美的。

走过危石鸟道,来到鸡骨岭,转入西侧的山腰,就进入了诗意栈道,这一段的红叶特别茂盛,给我们紧张的行程带来了阵阵惊喜。下午的阳光柔和明亮,鲜艳的红叶、碧绿的江水、雄峻的山峦,视野里的画面变得格外动人,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一路下行,沿路不时有海拔数据的标注,同时标注此地与三峡之巅的距离。
在“985米海拔”“520米海拔”“211米海拔”处各立了一个巨型数字标识,下面是“登三峡之巅,考一流大学”“品长江三峡,爱天长地久”一类的文字。将枯燥的海拔数据形象化,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也给我们增添了干劲、增加了徒步的乐趣。
三
我们一边迷恋路上的风景,一边着急赶路,去往开向白帝城的渡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的千古名句早已镌刻在脑海,白帝城早已是我们心中熟悉的地方了。
沿途一边欣赏壮美的山河,一边回忆着这一天的所见所闻:雄奇的夔门是10元人民币背面图的取景地,画面左侧是我们今天走过的赤甲山、右侧是白盐山,我们在不同的高度、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了夔门之雄奇;瞿塘峡曾是长江三峡中最险的一段,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水位上升,瞿塘峡也变得深水静流、风平浪静,两岸的山峰却依然是陡峭险峻、气势磅礴,令人生畏;危石鸟道、诗意栈道都是用石块铺成,晴天行走不算太困难,但是很考验脚力和眼力,行走其间,需要专注于脚下,除了左突右转的石板路,不时也会下一段直行陡峭的土路,路旁有护身铁链。
一会儿工夫,我们来到了赤甲楼,登上赤甲楼,可以近距离地观赏夔门。顺着赤甲门再往西行几百米就到码头了,从这里乘船几分钟到对岸就是白帝城。
从早上6点到下午7点,在满山红叶的陪伴下,我们登上了三峡之巅、观赏了夔门之险峻雄奇,细品了白帝城。我们虽走得很累,却收获满满、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