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 纪政典 白惠文 杨怀玉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0

随着网络和智能通讯设备的发展,人们的社交方式也随之改变。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 他们更偏爱通过网络进行社交。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什么是网络社交?

网络社交是指个体以网络及电子设备作为中介,与他人进行的交往方式。社交媒介的变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提升了社交效率,伴随而来的还有对个体与群体的社交态度及现实社交的影响。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1.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1)网络社交减少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指个人在与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互时所产生的不安、害怕、逃避等消极的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网络社交具有虚拟性,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日常生活中的压力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进而减少现实的社交焦虑。网络社交情境下个体的社交焦虑体验更少,社交焦虑水平更低。此外,个体通过网络社交所产生的网络社交经验可以迁移到现实社交情境中,从而降低在现实社交中所感受到的社交焦虑。

(2)网络社交增强社会支持

网络社交可以使青少年获得一定程度的情感支持。网络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还给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青少年网友们通过学习、交往和借鉴,达到沟通、理解或共识,增强了社会支持。青少年通过网络社交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较多的高质量心理支持,因此会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主观感知到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

2.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1)网络社交易造成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过度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对网络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其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网络社交的过程中容易导致网络成瘾。

(2)网络社交减少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的定义包括3个方面,即对生活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的体验和消极情绪的减少。当个体的总体生活满意度较高时,会产生更多积极情绪,负面情绪也会减少,从而使主观幸福感更加强烈。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可以反映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青少年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越多,其主观幸福感随时间推移而下降得越多;而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社交则不会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虽然部分网络社交软件提供了可增强个体归属感的平台, 但还是无法完全代替现实社交来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结语

网络社交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青少年应该合理利用网络, 增加其积极的影响,避免其产生消极的结果。家庭、学校和社会应从不同角度对青少年的网络社交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应对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