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依赖症”吞噬高职学生

作者: 李雯婷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手机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高职学生群体而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如教室、宿舍、食堂等,都能发现学生们目不转睛盯着手机屏幕的现象。这不仅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生活秩序,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手机依赖症”的表现

1.课堂中的 “低头族”

一些高职学生是课堂中的 “低头族”,常常在上课时偷偷地玩手机,如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发送信息及玩游戏等。在课堂上频繁使用手机,让高职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听课,进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2.课余生活被手机 “占据”

课余时间里,手机几乎成为了高职学生不可或缺的“伙伴”。部分学生回到宿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刷视频、看小说、追剧等,原本可以用于交流、阅读、运动或者参加社团活动的课余时间被大量地消耗在手机上。许多学生在排队、走路甚至吃饭时也舍不得放下手机。这种不分场合的使用方式使得他们与周围的现实环境逐渐脱节,减少了与他人的交流互动。

3.对手机的心理依赖

当手机电量不足或者没有网络信号时,一些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恐慌,这种心理体现在学生对虚拟社交的过度依赖上。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随意展示自己,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可能因为社交能力的欠缺而感到孤独,从而更加依赖手机,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针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措施

1.个人层面

高职学生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认识到手机依赖的危害,可通过制订详细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将使用手机的时间明确划分出来,在学习和休息时间尽量避免接触手机。例如:在上课前将手机关机,减少手机对自己的干扰,同时积极寻找手机之外的兴趣,如参加手工制作、绘画、摄影等兴趣小组,以丰富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2.学校层面

高职院校和教师应采取合理方法来加强课堂管理,如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将手机统一放在手机袋中,下课后再自行取回,或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对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相应惩罚,以严肃课堂纪律。同时,高职院校应大力开展校园文化节、运动会、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生活中去。

3.家庭层面

高职院校学生的家长在家庭中要注意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度玩手机,多与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比如,在家庭聚餐时,家长可以提议大家都把手机放在一边,专注于交流和互动。同时制订手机使用规则,如完成作业之前不允许使用手机,在晚上睡觉前半小时要将手机关机或者放在客厅充电等。当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利用手机进行学习,如查找学习资料、在线学习课程等。

结束语

在高职学生群体中,手机依赖症体现在课堂上的分心、课余生活的占据以及心理上的依赖等,对高职学生的成长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日常可通过学生个人的自我控制和兴趣培养、学校的管理与活动开展、家庭的榜样示范等措施,帮助高职学生摆脱手机依赖症的困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实现人生价值。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