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积极心理学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作者: 王欢

结合积极心理学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策略0

如何有效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是家长和老师们不得不解的命题。高中生烦恼焦虑的问题主要来源于学业成绩、人际关系、家庭关系,还包括容貌焦虑、环境焦虑等方面。积极心理学主要关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培育和强化人类正向和积极的力量,强调激发主观能动性,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获得幸福感、创造力和生命意义等。积极心理学对个人而言,主要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如爱的能力、积极看待世界的方法、健康的人际关系等。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与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心理。

发现兴趣,激发“心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生来说,面对空前的学习压力,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激发学生内驱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投其所好采取一些奖励性的措施,如一顿美食、一场电影、一次球赛,虽然物质上的奖励是一时的,却也会取得阶段性的成效。然而,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走近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才是长久之计。例如:在地理学科课堂上,通过创设地理问题的真实情境,可以将学生热衷的球类运动、奇闻异事与地理知识相连,或是利用班会课分享自己的新发现,或是在每天课前的3~5分钟播放自然奇观的讲解视频,吸引学生目光,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给部分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让他们重拾学习信心。同时,可以利用学生分享的内容,编辑成文,整理成册,变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成长记录,也可以作为班集体智慧的合集进行“出版”,作为阅读资料互相传阅。地理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探索天地神奇,了解世界奥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与理论知识基础。

发现需求,播种“心希望”

在这个网络高速发达的时代,一些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并因严重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习和生活,甚至引发家庭冲突。高中生在网络游戏中既可以暂时远离学校的学习压力,也可以逃离父母的唠叨,得到放松,而且在游戏中能够得到同伴的认可、欣赏,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面对学生的网络需求,可以转换思维模式,给他们主动明确一些简单的、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任务,让新的挑战占据心的空间,如学习园地的创意设计、教室电脑桌面的管理等,利用“有限”的网络完成规定的“动作”;或者组成小团体相约网上冲浪,同时启动视频会议模式,借助同伴的力量,互相监督网络游戏时长,一起开启居家学习新形式,提高对网络的自制力;或是利用活动课,不定期开展聊天形式的座谈会,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说困惑、听问题、互答疑的平台,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找到个人学习与生活的新希望,从中认识不一样的自己。

发现“3 I”,增加“心能量”

“3 I”理论又称心理复原力理论,其中“3 I”是指外部支持因素(I have)、内在优势因素(I am)以效能因素(I can)3个部分,是积极心理学中用于助力人们找到自己的力量,以提高抗压力与抗挫折的能力。心理复原力指的是从挫折中恢复原状的能力,从失败中学习经验的能力,从挑战中获得动力的能力,从生活中克服任何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心理复原力较高的个体能够有效应对压力和困难情境,能够建立辩证思维,相信任何事情都有其积极肯定的意义,同时拥有灵活应变的能力面对挑战和挫折。

结合积极心理学培养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策略1

高一是初高中的过渡阶段,环境的变化很容易引起情绪的剧烈波动,致使学生产生自我怀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毕业生的故事,让学生从中看到:原来我和大家都一样!当确保学生处于轻松、稳定的情绪后,可以列出以下名词进行提示或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是属于自己的“3 I”:认真、努力、踏实、奋进、诚信等优良品质;有朋友、家人、老师的鼓励;能够管理情绪、树立目标、解决问题。寻找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寻找力量,从心出发,逐渐不惧坎坷,微笑度过逆境。强大的内心不是一次寻找“3 I”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多次的陪伴与肯定,这也是见证自身“3 I”成长、为心赋能的过程。

学会陪伴,感受“心幸福”

一些高中生会有孤独感,他们期待拥有互听烦心事、互享喜乐,能够出谋划策或感同身受的朋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班级学习园地的功能,不仅可以展示优秀的学习成果,还可利用颜色、形状各异的小贴纸搭建起班级群的朋友圈,在学生的动态下面附上一句积极的肯定,送上一句简单的生日祝福。对于班级中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智造”一次主动沟通的机会、一封鼓励的信、一句“偶然”的表扬,都是在陪伴他们的同时为他们增添一些内心的温暖。在校的学习生活不仅有课堂、作业、吃饭、做操,还可以有满满的仪式感,如制造一场节日的惊喜、给高中生过六一儿童节、举办一次欢度元旦的晚会,集体活动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深处,换个环境,换个陪伴的形式,从心出发,感受不一样的高中幸福生活。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看出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就可以有效助力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平稳度过高中的求学之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