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抗压能力?
作者: 仲慧婷 葛文萱 石晶随着社会压力与学业负担的加重,青少年群体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部分青少年因抗压能力相对薄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状态,这不仅会加剧心理负担,还极易诱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压力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培养青少年的抗压能力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阶段,相较于身体发育的迅速与显著,心理层面的发展往往稍显滞后,即身心发展不同步。同时,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益觉醒,他们开始构建自我认同感,内心深处涌动着强烈的独立渴望,表现为既希望以成年人的姿态独当一面,展现自己的能力与决心,又难以割舍对家庭温暖的依恋;渴望获得外界的尊重、理解与支持,却又不愿轻易展露自己的脆弱。青少年因这一特殊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容易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培养并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外部因素
①学习压力是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压力源之一,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升学竞争,给青少年带来不小的压力。②在学校这一微观社会环境下,维持良好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过程也会给青少年带来压力。③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等也是青少年压力的重要来源。④社会对青少年的殷切期望与多元化评价,加之网络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更是让青少年群体置身于一个信息爆炸、压力层叠的复杂环境之中,加剧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培养青少年抗压能力的策略
1.个人层面
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尝试寻找积极的一面;用成长思维代替固有思维,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善现状;不过分看重成功与失败,重视每一次经历所带来的成长与收获;构建稳固的同伴关系网络,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升自我效能感。但当压力超出个人应对范围时,青少年要学会向朋友、老师、家人及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2.家庭层面
家庭教育在培养青少年抗压能力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关系网络,是增强青少年心理韧性的坚固基石。营造开放的沟通氛围,尊重青少年人格,鼓励并倾听他们的想法,避免一言堂式的教养形式。当发觉孩子遇到压力时,家长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并及时提供精神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学校层面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建一个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教授学生识别和管理情绪、压力、焦虑的技巧;加强心理辅导机制的建设,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得2023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的支持(项目编号:JYTMS2023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