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需求,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作者: 王兆新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需求,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0

初中阶段的学生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较强的可塑性,但仍存在个性突出、自尊心强、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较差等问题。教师若采取强硬的管理手段,只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新课改的教育思想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等多种角色的融合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助力其健康成长。

根据学生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合理安排,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三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中考,往往会表现出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其学习动力。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步入初中,或许还没有适应新环境和学习节奏,这时教师应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析问题,最终找到答案,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心理上的负担,同时也能培养其合作意识。

例如:学生小齐在小学时的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却明显跟不上数学的学习节奏,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充分了解该生的学习现状后,数学教师积极鼓励他:“每个人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数学虽然讲究逻辑性,但也需要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要注意加强练习,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通过这次谈话,小齐渐渐树立起了自信,同时也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再感到自卑和迷茫。

注意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从“授者”变成“引导者”“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1.引入法

所谓引入法,就是在讲课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例如:在讲解《圆》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本章主要研究与圆相关的问题,与前面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再讲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使他们明确怎样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体会并总结操作中的要点,从而得到圆的描述定义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此外,讲解圆的定义时,除了让学生理解“定点”“定长”等概念,还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如以小组画图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定点和定长在作圆时发挥的作用,明白二者缺一不可。

2.创设情景,启发诱导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具,或采用表演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具体可感的事物,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多感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将其同化到自身原有的思维模式中。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和归纳,逐渐养成独立求解的习惯,形成大胆质疑、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心理素质。最后,要注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一时间内相互交流思想观点,从而达成共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适合培养初中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由于其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所以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容易忽视别人的意见,导致课堂上出现僵持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负责组织本组成员之间的讨论活动,其他成员则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注意把握讨论的节奏,尽量避免讨论偏离主题,影响整体效果。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然后组织大家共同商讨,找出其中最合理的答案,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这样既可保证讨论活动的顺利进行,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游戏法

游戏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智力性强、趣味性强的游戏,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小马过河、巧分黄金角、鸡兔同笼等。

注重课后辅导,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的复习、巩固和提高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知识点进行细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注意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会因为好胜心而对所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不断地探索新知识,促使其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通过个性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扫清心理障碍,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