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青少年睡眠障碍

作者: 张斌

良好的睡眠对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学习记忆、情绪调节及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部分青少年正面临着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本文将介绍青少年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家对青少年睡眠障碍的认识和重视。

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

1.发作性睡病

白天过度嗜睡:患者在白天出现不可抗拒的睡意,在需要保持清醒的环境中,如上课、做作业或看电视时,也可能突然入睡。这种嗜睡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习和日常生活,导致成绩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猝倒发作:是发作性睡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强烈的情绪刺激下,如大笑、兴奋、愤怒等,患者会突然出现肌肉无力,导致身体部分或全部瘫痪,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猝倒发作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也会引起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虑。

睡眠瘫痪:在从睡眠中醒来或入睡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暂身体不能动弹的情况,同时伴有恐怖的幻觉,被称为睡眠瘫痪。这种现象会让患者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

入睡前幻觉:在入睡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动、逼真的幻觉,如看到奇怪的人或物体、听到声音等。这些幻觉会影响患者入睡,增加睡眠的不安定性。

2.特发性睡眠增多症

特发性睡眠增多症是一种以白天过度嗜睡为主要特征的睡眠障碍疾病。与发作性睡病不同的是,特发性睡眠增多症患者没有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和入睡前幻觉等症状。青少年患者通常会在白天感到极度困倦,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甚至可以连续睡眠十几个小时。这种过度嗜睡会影响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3.夜惊症

夜惊症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一种睡眠中突然出现极度恐惧和惊恐发作的现象。夜惊通常发生在睡眠的前段,患者会突然惊醒,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并伴有尖叫、哭闹、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患者往往意识不清,对他人的安抚没有反应,持续几分钟后会自行入睡,第二天醒来后对发作过程没有记忆。

4.梦魇

梦魇是一种在睡眠中出现的可怕梦境,常常会导致患者惊醒。青少年在经历梦魇时,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不安,梦境通常非常逼真,可能涉及到危险、恐怖的场景。梦魇通常发生在睡眠的后半段,患者醒来后会清楚地记得梦境的内容。

5.睡行症

睡行症也称为梦游,是一种在睡眠中出现的无意识的行为活动。青少年患者在睡行时,会从床上起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活动,如走路、穿衣、开门等。睡行过程中,患者的眼睛通常是睁开的,但意识不清,对周围环境没有完全的认知。睡行症一般发生在睡眠的前半段,持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然后患者会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觉,第二天醒来后对睡行过程没有记忆。

6.睡眠麻痹

睡眠麻痹是一种在入睡或醒来时身体出现短暂无法动弹的现象。青少年在经历睡眠麻痹时,会感到非常恐惧和不安,因为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同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如看到奇怪的人或物体、听到声音等。睡眠麻痹一般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然后身体会逐渐恢复正常。

7.睡眠增多

睡眠增多是指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明显超过同龄人,且在白天仍然感到困倦。

8.入睡困难

入睡困难是指青少年在夜间难以入睡,躺在床上很长时间才能进入睡眠状态。

青少年睡眠障碍的原因

激素水平变化: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影响睡眠质量,出现睡眠障碍。例如:褪黑素分泌延迟会导致睡眠功能紊乱,而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通常在深度睡眠阶段,睡眠不足会影响其分泌,进而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阶段,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这种不成熟可能导致对睡眠调节的不稳定,从而引发睡眠障碍。

心理因素:青少年可能面临着学业、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矛盾等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而睡眠障碍又会加重心理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家族遗传倾向:某些睡眠障碍,如睡眠时相延迟障碍等,可能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睡眠障碍的病史,青少年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环境因素:嘈杂的睡眠环境、过强的光线、不适宜的温度、不舒适的床垫和枕头等,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不良生活习惯: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缺乏运动、饮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晚上熬夜、白天补觉等不规律作息会扰乱生物钟;缺乏运动会使身体疲劳得不到有效缓解,影响睡眠质量;饮食不健康,如晚餐过量或食用刺激性食物,也会导致睡眠障碍。

睡眠姿势不良:不良睡姿如趴着睡、过度蜷缩睡等,可能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出现疼痛,因身体不适在夜间频繁醒来,影响睡眠的连续性和深度。

如何改善青少年睡眠障碍?

良好睡眠习惯:青少年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订适宜的睡眠时间,坚持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熬夜。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房间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

改善睡眠环境:家长应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干净整洁的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使用隔音效果较好的门窗,避免噪声干扰。

有效管理情绪和压力:青少年应学会合理调节情绪和压力。可以通过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听音乐、运动、与他人沟通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保持适量运动:每天定时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能量、促进大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提高睡眠质量。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品:咖啡、茶、可乐和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会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入睡困难。青少年应尽量避免在下午和晚上摄入这些饮品,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选择合适的睡姿:仰卧是保持脊柱正常曲度的最佳姿势之一,有助于脊柱保持自然曲线,减轻腰椎压力。但要注意,仰卧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以保持头部与脊柱的自然对齐。此外,右侧卧的睡姿因其不会直接压迫心脏,可以让睡眠比较深沉。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青少年长期存在睡眠障碍,或是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家长及时带青少年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