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作者: 李致刚
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习信心
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让学生感觉自己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情绪高涨、思维敏捷。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向学生们表达“爱意”时,要注意公平性,充分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将爱仅仅局限于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还应该将目光落在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在学习中实现“抬起头走路”。为此,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其自信心。
例如:在“图形运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正在讲台上讲述知识点,但是有一个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却趴在桌子上玩弄直尺三角板,一不留神,直尺三角板掉在了地上,发出声响,打断了教师的授课,其他学生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所吸引。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调皮地说:“这是在研究几何吗?”进而引来其他学生的哄笑。此刻,教师则应该避免对犯错学生进行讽刺、批评,可以顺着话题,说道:“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吗?大家要注意听讲,不然各种人生中的几何图形都会旋转着离大家而去了,大家就没办法准确掌握这些知识了。”这样的化解方式,既给足了学生面子,又指出了学生不专心听讲的错误行为,还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当下讲的课题上,配合学生的情绪价值,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如果在课堂上对犯错的学生进行直接批评,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甚至可能让其对学习失去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想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应创设教学情境,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前,需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愉悦的心境,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产生自觉、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满足感。
例如:在“时钟的认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从一星级到三星级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星级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通过时钟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时间的流逝,让其意识到人的一生时间是有限的,不可浪费时间;面对挫折与不顺心之事时,要正确认识自己,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群体意识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真正有效的学习,并不是单纯对各项知识点进行记忆,而是应该在实践中总结真理,在实践中自由探索。因此,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同样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方法。
例如:在“乘法”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在班级内进行学情分析,并根据学生成绩层次差异进行小组划分,且注意每组成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有阶梯性,以实现互相帮助。在完成分组后,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如1箱矿泉水有12瓶,5箱矿泉水有多少瓶?并告诉学生们可以在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12+12+12+12+12”的加法计算形式能够很快得到答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起到“带头”作用,并第一时间将本课所学的乘法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在后续计算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一部分学生直接根据“12×5”形式进行计算,还有的学生会将其分成“10×5+2×5”的计算形式,通过简单的口算就能够得到想要的答案。通过小组合作得到多种解题思路,每个成员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重要性。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还需为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克服心理障碍,实现共同进步。同时,小组合作法能够帮助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早日走出“心理困境”,以阳光的心态面对后续的学习与生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定评价导向,体验成功愉悦
教师通过对每个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让学生在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还能实现心理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对“平均数”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以“孔融让梨”为故事背景引导学生与妈妈进行分水果的活动,但是有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实际的“分水果”活动中,会将每个人所分得的水果数量计算错误,使妈妈得到了更多的水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先开玩笑地表明该同学情感细腻,有孝心,借机对其进行德育教育;随后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改正学生的计算错误,以此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并以正确的评价体系作为补充,使学生在和谐、健康、积极的课堂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