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 冯起媛

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身心素养的重要基地。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之际,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将介绍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旨在帮助更多教师构建优质课堂,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氛围

创新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方法不仅是教育部对教师的重要要求,也是学生高效学习、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需要。教师需在新课标背景下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为他们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之爱上体育活动,不断提升体育技能与身体素养。

例如:在讲授与跳绳有关的体育课程内容时,教师可在讲解完跳绳技能后,引导学生组队参与跳绳比赛。比赛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进行比拼,两两一组,在教师的口哨声下开始跳,先中断的一组即为失败。另外,教师还可安排学生进行1分钟跳绳活动,规则为1分钟内中断者可继续跳,最后比一比谁在1分钟之内跳的最多。通过将多样化的比赛融入课堂中,教师不仅能提升学生参与跳绳运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增强课堂趣味性,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优质课堂。

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实施分层教学

在“双减”及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若想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需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实施分层教学活动。教师需在教学前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认真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能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制订教学计划。

针对足球运动而言,教师需根据学生的体能特点安排适合其难度的训练活动。比如,针对耐力不足的学生,教师可先引导其参与耐力跑步活动,在提升耐力的同时,更好地应对足球相关的学习或比赛活动;针对敏捷性不足的学生,教师可引导其参与敏捷性训练活动,如标志盘波浪训练,即放置8个标志盘,将其排成一线,每个盘间隔一段距离,然后再摆放6个标志盘,间隔为刚才8个标志盘的5倍,且要求呈“之”字形,随后让学生用小碎步,重心压低,尽可能快地穿过每一个标志盘。通过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和难度等级,不仅学生的体育技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注重融合教育,实现课程育人

体育教师若想提升教学成效,需注重实施融合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对此,体育教师在将品德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起来时,可利用团队合作与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可借助赛前、赛中、赛后时间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解说、评价,强调公平竞争和尊重规则的重要性,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

小学体育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应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氛围;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实施分层教学;注重融合教育,实现课程育人。希望更多教师以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式,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