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青少年拇外翻

作者: 袁少婷 张黎

拇外翻是一种足部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带来疼痛与行动不便。因此,了解青少年拇外翻的原因、症状、防治方法至关重要。

拇外翻的定义与类型

了解青少年拇外翻0

拇外翻,又称“大脚骨”,是指大脚趾向外半脱位,第一趾骨向内偏移,发展成拇趾受限或僵硬,形成拇趾囊肿或种子骨向外半脱位。青少年拇外翻通常发生在20岁以内,此时他们的骨骼发育尚未成熟,主要表现为足第1跖骨的内翻偏移和拇趾近节趾骨的外翻偏移。

正常情况下,拇外翻角(HV)<15°,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9°。根据严重程度,拇外翻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层级:

轻度:15°≤HV<20°,9°≤IMA<11°。

中度:20°≤HV<40°,11°≤IMA<18°。

重度:HV≥40°,IMA≥18°。

青少年的拇外翻一般多为轻度和中度。此外,还有功能性拇外翻和拇僵硬等类型。功能性拇外翻是指拇趾的伸展活动度在非负重位正常,而在负重位低于理想状态的40°~45°;拇僵硬是指拇趾的伸展活动度在非负重位<20°。

青少年拇外翻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拇外翻具有遗传倾向,如果家长患有拇外翻,青少年患拇外翻的风险就会增加。

2.穿鞋不当

鞋子尺码不合适: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脚部的关节增长较快。如果给青少年尺寸较小或较窄的鞋子,会阻碍足部骨骼的发育。而脚部长期处于受压状态,会更容易导致拇外翻。

鞋子款式不合理:青少年为了追求时尚,可能会选择尖头鞋、高跟鞋或窄头鞋等。这些鞋子会使脚趾长期受到压迫和束缚,迫使大拇趾发生外翻。

3.自身生理结构异常

扁平足:扁平足内侧足弓缺乏支撑,走路时会造成拇趾侧有向外的应力,引起拇外翻。

高弓足:高弓足也可能与拇外翻的发生有关。高弓足会改变足部的受力分布,增加第一跖趾关节的压力,从而增加拇外翻的风险。

了解青少年拇外翻1

骨骼、关节异常:拇外翻的发生与许多生理结构异常有关,包括第一跖列关节面结构异常、其他足部的骨骼结构或关节功能异常等。这些异常会影响足部的正常受力和关节的稳定性,从而导致拇外翻的发生。

4.局部真菌感染

足部感染真菌不仅会影响脚趾发育,也可能会导致拇外翻。

青少年拇外翻的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

青少年拇外翻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症状比较轻微,可能出现足疲劳、行走和劳累后感到足部不适等症状,容易被忽视。

2.中期表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拇外翻畸形逐渐加重,可能出现拇趾内侧隆起(拇囊肿),这是由于第一跖骨头向内侧偏斜产生的骨性隆起。突起的拇囊肿与鞋子反复摩擦产生炎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展为拇囊炎。

3.晚期表现

如果拇外翻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会出现严重的畸形和并发症。严重的拇外翻会造成拇趾根部关节脱位,影响步态的稳定性。由于拇趾偏移挤压了第二足趾的“生存空间”,第二足趾受排挤后可能会逐渐向背侧脱位,逐渐重叠、骑跨在其他足趾上方,称为骑跨趾或交叉趾。拇外翻还可能合并锤状趾、爪形趾等足趾畸形,这是关节屈曲挛缩而导致足趾形成似锤子或爪子的形态。

了解青少年拇外翻2

青少年拇外翻的危害

1.疼痛与不适

拇外翻会引起局部疼痛和不适,尤其是在行走、运动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时。疼痛会影响青少年的日常活动和学习,降低生活质量。

2.影响步态和运动能力

严重的拇外翻会影响步态的稳定性,导致行走姿势异常,会影响青少年的运动能力,增加受伤的风险。

3.并发症

如果拇外翻未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拇囊炎、锤状趾、爪形趾、交叉趾等。这些并发症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

青少年拇外翻的预防

1.选择合适的鞋子

选择宽楦头鞋子:家长在给青少年选购鞋子时,应选择让脚趾有足够活动空间的宽楦头鞋子,以减少鞋面对脚趾造成的压迫。

选择标准足弓设计的鞋子:标准足弓设计的鞋子具备较强的吸震、减压效果,使行走时足部所承受的全身重量能均匀地分布于脚底,不会因分布不当而压迫到脚趾,造成韧带发炎、松弛等。

2.避免穿着不合适的鞋子

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和窄头鞋:青少年应避免穿着高跟鞋、尖头鞋和窄头鞋等不利于足部健康的鞋子,这些鞋子会使脚趾长期受到压迫和束缚,增加拇外翻的发生风险。

避免穿过小或过紧的鞋子:青少年要避免穿过小或过紧的鞋子,以免阻碍足部骨骼的发育。家长应根据青少年的发育情况及时更换鞋子,确保鞋子合脚、舒适。

3.保持足部卫生

清洁鞋子:青少年应定期清洗和晾晒鞋子,减少细菌滋生。如果家人有脚部真菌感染等疾病,要避免传染给青少年。

保持足部清洁: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每天洗脚,保持足部清洁干燥。这样可以减少足部感染风险,降低拇外翻的发生率。

4.关注足部健康

定期检查足部:家长应定期检查青少年的足部,观察是否有拇外翻的迹象。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带青少年去看医生,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加强足部锻炼:青少年可以进行一些足部锻炼,如脚趾伸展、抓握等,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预防拇外翻的发生。

青少年拇外翻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控制症状:对于轻度拇外翻的青少年,可以采取一些非手术治疗方法来控制症状。穿宽头鞋、衬垫填充、活动调整和抗炎镇痛等措施,通常可以缓解拇外翻的疼痛症状。选择宽松的鞋袜,如五趾袜、平底低帮鞋、拖鞋等,可减少对各脚趾的挤压及摩擦,防止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在拇趾突起处穿拇囊套,可以减少挤压和摩擦;在拇趾籽骨或外侧足趾跖骨下放置跖痛垫,可用于缓解疼痛;在锤状趾上穿足趾套,有利于缓解症状以及关节复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口服塞来昔布、外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但对拇外翻畸形的矫正没有作用。

矫形疗法:功能性足部矫形器可以帮助调整足部的受力分布,减轻拇外翻的症状。

监测病情进展:随时监测拇外翻畸形的进展情况,并在青少年骨骼发育成熟后重新评估治疗效果。

2.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失败且疼痛症状严重、畸形进展迅速和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时,需要在矫形医师的建议下考虑矫形手术。

了解青少年拇外翻3

治疗拇外翻的外科手术类型有许多,包括软组织手术、跖骨及趾骨截骨术、关节融合术、微创小切口手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手术矫正的理想年龄是11~15岁,此时儿童骨骼发育接近成熟。

拇外翻的手术效果通常较好,患者的疼痛感、肿胀感会消失,拇外翻畸形能够得到纠正,患者满意度高、复发率低。

青少年拇外翻的康复与护理

1.术后康复

休息与活动:手术后,青少年需充分休息,过早活动可能导致伤口裂开或影响伤口愈合。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进行适量的活动,如脚趾屈伸、踝关节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僵硬。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对于术后康复也非常重要。青少年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定期复查:术后青少年需要定期复查,医生会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和康复进展调整治疗方案。复查时,医生会检查伤口是否感染、关节活动度是否正常等,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日常护理

足部护理: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足部护理习惯,每天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燥;定期修剪脚趾甲,避免因指甲过长或过短引起甲沟炎等疾病。此外,要注意观察足部皮肤的变化,如出现红肿、疼痛、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鞋子选择: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应选择合适的鞋子。鞋子的尺码不能过大或过小,以免影响足部的受力分布。而且,鞋子的材质要柔软舒适、透气性好,以减少足部的摩擦和压力。

避免外伤:青少年在活动中要注意避免足部外伤,如扭伤、砸伤等。如果发生外伤,应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加重拇外翻的症状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