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儿泄泻,守护肠道健康

作者: 宛世民 吴倩玉 段晓征 何媛

认识小儿泄泻,守护肠道健康0

认识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现代医学称为腹泻,其典型症状包括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中医学认为,由于儿童脏腑发育尚未成熟,元气不足,脾胃功能较弱,因此比成年人更易出现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升降不调,清浊不分,引发小儿泄泻。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小儿泄泻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等)感染、喂养不当(过早添加辅食、喂养过量或食物种类突然改变)、腹部着凉以及过敏等。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小儿泄泻。

小儿泄泻的临床表现

轻度泄泻患儿通常每天排便数次,大便呈水样或蛋花状,颜色为黄绿色,带有少许黏液,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状态尚好,可能有轻微恶心、呕吐,体温大多正常或稍高,一般不会超过38℃,经治疗后通常在几天内康复。

严重泄泻患儿可能会经历每天数次到数十次的剧烈泄泻,粪便稀薄或呈泡沫状,量多且常常伴有黏液和血液,也可能伴随恶心与呕吐,甚至会呕出类似咖啡色的物质,并伴随高热、焦虑、疲惫无力乃至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发生脱水、电解质异常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问题,表现为眼窝深陷、头骨塌陷、肌肤干燥无弹性、尿量减少等。

小儿泄泻的中医特色疗法

1.推拿疗法

主要技巧:按摩脾经,增强脾胃功能;清大肠,消除肠胃积滞;运内八卦,调理气机并促进消化;摩腹,改善脾胃的功能,同时也能缓解食欲旺盛的问题;揉龟尾或者推上七节骨,有助于肠道健康并且减少泄泻的发生。

随证加减:湿热泻可加清小肠、退六腑,清热泻火利湿;风寒泻可加拿风池、揉外劳宫,疏风散寒;伤食泻可加揉中脘、分推腹阴阳,消食导滞;脾虚泻可加推三关、捏脊,健脾益气;脾肾阳虚泻可加揉丹田、补肾经,温补肾阳。

推拿手法应以轻柔、稳定为主,通常每分钟100~200次,每天进行1~2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根据患儿的年龄、病症和体质,可以适当调整手法和操作时间。

2.艾灸疗法

适用于脾虚泻和脾肾阳虚泻。可以选择足三里、中脘、神阙、关元、脾俞、肾俞等穴位进行温和灸或回旋灸。艾灸时以皮肤局部感到温热,但不会有灼痛感为宜。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天进行1次,连续进行5~7次为一个疗程。艾灸可起到温阳散寒、健脾补肾、止泻的作用,但需注意防止烫伤患儿皮肤,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娇嫩,艾灸时要密切观察。

3.穴位贴敷疗法

根据辨证选取相应的药物制成药膏,贴敷于特定穴位。如用丁香、吴茱萸、肉桂等研末制成膏剂,贴敷于神阙穴,可起到温中散寒、止泻的作用。对于湿热泻,可选用黄连、黄芩、黄柏等清热燥湿药物制成贴剂,贴敷于大肠俞、天枢等穴位。穴位贴敷一般每次贴敷2~4小时,每日1次,根据患儿皮肤耐受程度和病情调整贴敷时间和疗程。在贴敷的过程中,要留意皮肤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果发现有瘙痒、红肿或者水疱等症状,应立刻移除贴敷药物并进行适当的处理。

小儿泄泻的预防与调护

1.预防

喂养方式:倡导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最佳的营养来源,不仅富含营养且容易被消化和吸收,还含有多种免疫活性物质,这对于提升婴儿的抵抗力大有裨益。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奶粉,并按照正确的比例冲调,避免过浓或过稀。添加辅食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避免过早添加辅食或同时添加多种新食物,防止小儿脾胃难以适应而发生泄泻。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新鲜、清洁,避免给小儿食用生冷、油腻、不洁及变质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气候变化:随时调整衣物厚薄,尤其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小儿腹部受凉。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尽量减少小儿外出,避免外邪的侵袭。

身体素质:带小儿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要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睡眠是小儿生长发育和恢复体力的重要时期,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调护

饮食调整:泄泻期间,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消化能力适当调整饮食。轻者可减少喂奶次数及喂奶量,或暂停辅食;重者应禁食6~8小时,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饮食。开始喂食时,可先给予米汤、稀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为了防止脾胃负担过重导致泄泻反复或加重,应该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过甜等难以消化和刺激性食物。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小儿泄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轻度脱水的患儿,可给予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后少量多次喂服,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对于脱水严重或频繁呕吐,无法口服补液盐的患儿,应尽快就医,接受静脉补液治疗,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避免病情的恶化。

臀部护理:由于泄泻频繁,大便会对小儿臀部皮肤造成刺激,容易引起尿布疹或臀部皮肤破损。因此,在小儿每次排便后,务必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用柔软毛巾轻轻擦干,避免用力,保持臀部干燥清洁。可适当涂抹护臀膏或凡士林等保护皮肤,防止臀部皮肤受损。此外,为了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到尿液和粪便的刺激,应选择具有良好透气性和强吸水性的尿布或纸尿裤,并确保及时更换。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气味,以及有无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口渴、尿量减少等症状。若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抽搐、高热不退、脱水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小儿泄泻是儿童常见的疾病,通过合理的喂养、科学的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治疗与调护,大多数患儿能够很快康复。家长要了解小儿泄泻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当小儿出现泄泻症状时,应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及时就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