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急性骨折的治疗

作者: 杨鸿莉 安妮

青少年急性骨折

青少年急性骨折指的是10~18岁的青少年群体,由于突然、强大的外力作用或其他病理性原因,骨骼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突然中断。在青少年时期,骨骼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组织的成分和结构与成年人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骨骼富含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韧性,但骨密度相对较低。因此,青少年在遭受较大的暴力冲击、剧烈运动中的意外扭伤、高处坠落等情况时,容易发生急性骨折。青少年急性骨折的类型多样。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分为闭合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根据骨折的形态分为横形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等。急性骨折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可能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及时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对于促进骨骼正常发育、减少并发症风险、恢复心理和社会功能至关重要。

及时治疗青少年急性骨折的重要性

青少年急性骨折的治疗0

1.促进骨骼正常发育

青少年时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骨骼中的骺板尚未闭合,具有强大的生长潜能。急性骨折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阻碍骨骼的正常生长。及时有效的治疗能确保骨折部位准确复位。复位良好可使骨折断端紧密贴合,为骨骼的愈合提供理想条件。倘若复位不佳,骨折端出现重叠、成角或旋转,会改变骨骼的正常生长轨迹。例如:长骨骨折复位不当,可能导致该骨变短或变长,影响肢体的对称性和协调性。此外,固定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及时的固定能减少骨折部位的活动,为骨痂形成创造稳定环境。青少年骨骼的重塑能力虽强,但也依赖早期适当的固定。若治疗延误,骨折端在不稳定状态下愈合,会干扰骺板的正常功能,影响骨骼的纵向生长和形态塑造。这可能造成肢体弯曲、关节畸形等问题,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削弱运动功能,对青少年未来的生活和职业选择产生不利影响。

2.减少并发症风险

急性骨折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出现出血、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隐患。骨折常伴随出血,若处理不及时,大量失血可能引发休克。尤其是骨盆、大腿等部位的严重骨折,出血量较大;休克会使身体各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开放性骨折若拖延治疗,伤口易被细菌污染,引发感染。感染扩散可能导致骨髓炎,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清创,承受巨大痛苦,且治疗周期长,费用高昂。骨折后的肿胀若未及时消退,会压迫血管,影响血液循环。血液供应不足会延缓骨折愈合,导致骨组织缺血坏死。同时,长期的血液循环障碍还可能损伤神经,致使患侧肢体感觉异常、运动功能受限。

3.恢复心理和社会功能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社会角色发展的关键时期,急性骨折若不及时治疗,对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及时治疗能缩短康复时间,让青少年尽快回归正常生活。长期的行动不便会使他们在学业上落后,错过重要的学习机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而且,在社交方面,长时间与朋友分离,无法参与集体活动,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自卑感。此外,骨折带来的身体疼痛和功能障碍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减轻身体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相反,如果治疗延迟,康复过程会变得漫长而艰难,青少年可能失去自信心,对社交活动产生恐惧和回避,难以重新融入社会,对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造成长期损害。

青少年急性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1.影像学诊断

在青少年急性骨折的治疗中,影像学诊断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X线检查是基础且常用的手段,能快速呈现骨折的大致形态、位置和断端移位情况;然而,X线检查对于复杂骨折细节的显示不够清晰。此时可以选择CT扫描。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对于关节内骨折、复杂的骨折碎片分布以及隐匿性骨折,能做到精准定位和全面评估。例如:在胫骨平台骨折中,CT可以清晰展示平台塌陷的程度和骨折线的走向,帮助医生准确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磁共振成像(MRI)则在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结构方面独具优势。青少年骨骼仍在发育,其韧带、肌腱和软骨相对更脆弱,在骨折时容易同时受伤;MRI能够清晰显示这些软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如半月板损伤、韧带撕裂等;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骨折,如脊柱骨折,MRI还能判断脊髓是否受压。通过多种影像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医生可以全面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包括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是否累及关节面以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损伤状况,从而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精确的依据。

2.复位与固定

青少年急性骨折的治疗1

复位是青少年急性骨折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轻度移位的骨折,手法复位常常是首选的方法。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下,需要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巧,通过牵引、旋转、折顶等手法操作,使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例如:对于前臂的简单骨折,手法复位可以有效地纠正移位。然而,对于严重移位、不稳定或涉及关节面的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则更为必要。在手术中,医生能够直观地看到骨折部位,确保达到解剖复位,即精确恢复骨折部位的原有结构。同时,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对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外固定如石膏绷带固定,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骨折。它能够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肿胀。支具固定则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调性,适用于上肢骨折等。内固定方法包含克氏针、钢板螺钉以及髓内钉等。其中,克氏针通常被应用于短小骨骼的固定,如掌骨骨折;钢板螺钉固定方式适合用于长骨干骨折,能增强固定力度;髓内钉固定契合生物力学原理,有利于骨折愈合,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常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等病症。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青少年急性骨折的恢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个青少年的身体情况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此时更需要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骨折后的早期阶段,控制肿胀和疼痛是康复的重点,也是预防肌肉萎缩的关键。对此,可进行肌肉的长收缩训练,即肌肉在不产生关节活动的情况下收缩,维持肌肉力量。对于邻近未受伤的关节,要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保持关节灵活性。随着骨折逐渐愈合,要逐渐加强关节活动度。例如:肘部骨折时,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止关节僵硬,可通过逐渐增加屈伸和旋转的活动范围实现。对于下肢骨折,当骨折慢慢愈合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和时间,促进骨骼的重塑和增强肌肉力量。对于青少年急性骨折还可以采取物理康复治疗方法,如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电疗和超声波治疗刺激组织修复。

青少年急性骨折要注意的问题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骨骼具有较强的生长和重塑能力,治疗急性骨折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生长板的保护:青少年的骨骼生长板(骨骺)尚未闭合,它对于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在治疗骨折时,必须特别注意保护生长板免受损伤。如果生长板不慎受损,可能会导致骨骼生长障碍,如肢体短缩、成角畸形等。因此,医生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当优先选择对生长板影响较小的方法。例如:对于靠近生长板的骨折,避免使用穿过生长板的内固定物,而采用外固定或特殊设计的内固定装置。

青少年急性骨折的治疗2

治疗方法的选择:选择治疗方法时应充分考虑骨折的类型、部位、移位程度以及青少年的个体情况等。对于简单、稳定且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石膏固定或支具固定等。对于复杂、不稳定或伴有重要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尽量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确保骨折的准确复位和稳定固定。此外,还要考虑固定材料的选择,要既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又能减少对骨骼生长的干扰。

康复治疗的跟进:康复治疗在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中起着关键作用。在骨折早期,即可开始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逐渐愈合后,可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负重训练。康复治疗计划应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和青少年的恢复能力个性化制订,同时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治疗依从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