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路径

作者: 武子扬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路径0

在当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讲授,还要借助该门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明确学生主体地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想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做好辅助者与指导者的工作。在平时教学中主动融入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大力发掘他们的发展潜能,同步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与心理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例如:在进行“动画制作”初步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准备“喜、怒、哀、乐”四种常见的情绪素材,分别代表着人们的四种基本情绪类型。课堂上,先展示出这四种情绪的静态图片,再呈现出相应的动态动画,由此营造情境,引出问题:哪一种视觉效果更好?学生通过欣赏与观察分析这两种效果的不同之处,以此引发他们学习动画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借机渗透情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与感知人们的常见情绪类型,学会在不同场合怎么适当地表达个人情绪,并引领他们尝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和管理,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调节负面情绪,积极乐观地应对学习与生活,慢慢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坚持广义的知识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突破狭义知识观的束缚,不能简单地认为知识就是存储+提取,而是要坚持广义的知识观,即将知识、技能与策略等融为一体。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需坚持广义的知识观,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讲授与电脑操作技能的训练,还需教会小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及技巧,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推动他们全面发展。

以“网络资源任我搜”教学为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与获取的一般过程,使其合理选择获取信息的方式,对得到的网络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并提升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课堂上,教师可先安排“借电脑”的角色扮演活动,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将学生带到情境之中,了解网络资源的正确用途,理性认识电脑及互联网。之后,教师安排“谈网络资源”的学习活动,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分别采用正、反两种身份讲述各自的观点,围绕“网络资源的利与弊”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质量参差不齐,还有一些不健康的资源,要学会甄别与正确使用,以免负面信息侵害他们的心理。通过实践与讨论,学生能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制订发展教学目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不能只将教学目标停留在知识层面,要把眼光看得更为长远,注重学生的持续性发展,使其慢慢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将来的学习中始终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在生活中则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品质。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制订发展性的教学目标,通过制造更多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实现长远进步,促使他们长足发展。

例如:在实施“轻轻松松来上网”教学时,从课程安排情况来看,虽然这是第一节访问互联网的课,但是当前小学生很小就开始接触网络,对互联网并不陌生,会使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看动画片、玩游戏等,教师应制订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即引领他们正确认识互联网,学会健康上网,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课堂上,教师可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你们都喜欢上网做什么?学生根据真实情况说出自己的上网行为,如查询学习资料、观看学习视频、看电影、玩游戏、聊天、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解决学习问题与生活小问题等,让他们讨论这些行为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相互交流各自的心得,提出合理、健康的上网建议。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促进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了解学生认知规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既需牢固掌握本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分掌握他们的实际情况,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渗透心理健康教。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了解小学生所面临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时确定他们的心理动态,合理评估并运用科学方法加以干预,形成健康心理。

例如:在“打字练习乐趣多”教学中,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运用键盘打字的技巧,正确输入标点符号与文字,提升他们打字的准确度与速度。在练习环节,教师可考虑到小学生缺乏良好自我认知的情况,安排“自我介绍”的打字活动,要求他们利用电脑打一段话,简单地介绍自己,主要描述本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打字技巧,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当完成打字任务以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讲台上大声介绍自己,尊重与接纳他们的优缺点,使学生学会客观看待自己,明确和认清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以便发扬优点与改正缺点,助推他们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实现健康成长。

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树立现代化教育观,除传授本学科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外,还要多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善于从教科书中发掘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带领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素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