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法治意识培养
作者: 孙昌喜
网络素养是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时所需要具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法治意识是指青少年自觉地认识和实践法治精神。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关键。应从教育体系整合、家庭环境建设、社会协作参与、实践平台建设和评估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
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法治意识概述
1.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环境的正确认识、有效地鉴别与甄别信息的能力、掌握网络安全保护的知识、自觉遵守网络伦理道德、合理使用网络技术工具等。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青少年可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思想感情,休闲娱乐,乃至参加社交活动。所以,培养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2.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主要体现在对法律的尊重与服从上。在网络空间中,青少年的法治意识主要体现在认识与尊重法律、认可网络道德准则、自觉遵守网络行为准则等方面。法治观念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青少年要学会正确地认识并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加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对其在网络环境中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走入社会后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的重要基础。
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促进健康成长
要让青少年学习怎样在网上辨别信息。比如,要学会分辨流言与不实的消息,不受误导;识别虚假广告与销售陷阱;同时也要抵制那些充满暴力、色情以及其它危险信息的诱惑,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习惯,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通过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使他们对法律的重要、权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行动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通过对网络的深刻认识,再加上法治教育的指导,可以让青少年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其批判精神和法律意识,让他们在享受网络的便捷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袭。
2.维护社会稳定
一方面,提高网络素养可以有效地减少青少年的网络犯罪。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因其心理发育还不够完善,极易受到网络犯罪的侵害。在青少年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法治观念,也可以帮助青少年在网上维护公平与正义。青少年是网络空间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应该有法治理念,遵守网络道德准则,主动参与到网络监管和网络管理中,保持网络空间的干净、稳定。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3.推动社会进步
当今世界,互联网已经成为知识、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青少年是互联网的主要参与者,其网络素养与法律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互联网的构建与发展。通过强化网络素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质与创新技能,能够使他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创造性与生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促进社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在法治的保证下,网络空间将会变得更加开放、透明和有序,为人们的自由表达和民主参与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青年是国家的中坚力量,法治意识的强弱,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效。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增强对其法律信仰、法治精神的培育,能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为构建法治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1.教育体系融合
通过计算机编程、信息技术、网络伦理、法律基础等方面的课程,教育者把网络应用技能、信息识别技能、网络安全知识与法律法规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网上动手能力,又可以提高其法治观念,以更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教育部倡导跨学科的教学,也就是在传统的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中融入网络素养与法治观念的教育。比如,在历史课程中,教学生辨别真假信息的方法;在政治理论课中解释在互联网上表达自由的法律边界。透过交叉学科的学习,使同学们能从不同层面了解网络世界的复杂情形,并学习运用法律的方法来进行思考。
2.家庭环境营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起点和基础,构建良好的家庭网络环境,对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父母是青少年的首位老师,要建立科学的网络使用理念,以身作则,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上网指导。父母也要多与青少年进行交流,对青少年在网络上的需要以及心理状况有深刻的认识,这样才能对青少年可能存在的不良上网行为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矫正。父母要主动参加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教育,与学校一起,为青少年建立起良好的网络环境。
3.社会协同参与
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企业和社会团体等五个层面的协作机制,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学校要按照国家的方针、社会的需要,对青少年进行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在网上发布不健康的信息,给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环境。社会团体要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网络素养、法治观念的了解,并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与影响范围。
4.实践平台搭建
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平台,开展如“模拟法庭”“网络安全竞赛”“法治知识竞赛”等实践活动,使青少年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亲自经历法律诉讼以及网络攻防战术,进而加深对网络素养与法治意识的认识与把握。要让青少年们主动参加网络义务工作和网络监管工作,用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实践能力,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5.评价体系建立
为更好地培养数字化时代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与法律意识,需要构建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该体系既要覆盖青少年上网的基本技能,如浏览网页、使用社会化媒体等,也要体现其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对网络安全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和遵循有关法律法规。这种评价体系将协助教育者理解及评估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行为方式,增强守法观念。为了保证对青少年的学习进度进行连续的监测,可以在每个学期或1年内进行定期评估。每日观察也是学校教师、辅导员甚至家长的一项重要工作,透过网络上的互动,对青少年进行评估。还应该给青少年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提高的空间,激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结语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关系到青少年个体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以及将来的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最重要的就是教育体系的整合,在学校里设置有关课程,把网络使用技能、信息识别能力、网络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知识融为一体。还应大力提倡跨学科教学,在各学科中渗透网络素养和法治观念的教育。家长要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理念,做好榜样,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理性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学校要形成一种“合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团体等要建立起一种互动的机制,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