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型建构

作者: 聂秀荣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型建构0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中生物教师在课程思政下构建生物教学模式,对助力高中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型建构,旨在助力学生学科素养及思政水平的提升。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政与生物学深度融合

高中生物学教师若想基于课程思政建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型,需积极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实践活动优化课程体验,进而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内容。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项目式学习法、翻转课堂法等。以翻转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解“基因工程”时,可引导学生先上网查阅资料;随后进入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应用实例及伦理信息等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展示学生们上传的学习资料并加以解说,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优化他们的学习思维。当讲解完理论知识后,可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根据基因工程伦理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优化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还能促进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个性化的学习模型。教师也能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下,使学生在掌握基因工程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从伦理、法律等角度思考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基于课程思政优化课堂反思

教学评价与反思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若想建构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型,需积极优化课堂反思。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模型建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建立模型,体验构建模型中的思维过程,领悟建模方法,巩固有关生物学概念。在基于课程思政优化课堂反思这一环节,教师应注重反思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程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师应反思自己的评价方式是否全面、客观,是否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政素养。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不同。在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还应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思政教育的兴趣。除了教师自身的反思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反馈对基于课程思政构建生物学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和不足,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中生物学教学模型建构,教师需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思政意识,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思政与生物学的深度融合,初步建立生物学模型。教师还要注重基于课程思政优化课堂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及行为,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中获得进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