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作者: 王正朝

核心素养理念为历史教学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督促教师着意培养初中生的教材识读能力、信息归纳能力及素材思辨能力,使初中生拥有优良的文化素养。为了促进历史教学提质增效,教师以核心素养理念为课改创新基线,实践淬炼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文化素养。

夯实知识基础,提升起点高度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夯实初中生的课程知识基础。知识基础是初中生视野拓展、能力淬炼、课程发展的必要支持,也是初中生习得核心素养的物质基础。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下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教学课件,辅助初中生快速完成知识学习任务。设计教学课件时,需着重把控“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女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等教材内容,方便初中生快速掌握关键知识点。同时,初中生能够在学习“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组的空间分布”中看到古代中国的辽阔国土,还能对“魏征进谏、房谋杜断、三省六部制、完善科考、重视农业”等知识有所了解。快速夯实知识基础有助于为初中生后续多维度信息交互提供强大的素材支持。

培养思辨能力,拥有先进思想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淬炼初中生的思辨能力和是非观念。历史教学需要辅助初中生在英雄人物研讨与历史事件剖析中集聚正能量,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创造者”。

例如: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中,教师引领初中生一起讨论“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女帝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等重要议题。初中生能够在“魏征进谏、房谋杜断”中感悟到“兼听则明”的重要性,还能从“科举取士制度”中思考生存之道,更能在“女帝武则天”中赞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力量,能够获得更深、更广阔的思维启迪与思想点拨,加速进步。

渗透德育工作,优化培根铸魂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品质。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启智增慧、培根铸魂,引领初中生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例如: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中,教师以“大唐盛世”为主题,向学生展示唐朝的繁华与强大,以此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荣誉感。教师还要立足教材内容培养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心,形成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积极意识。

小结

核心素养理念是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框架设计、活动考量、目标导引的育人导航,需要教师务实提升教学活动的层次感、能动感以及素养感。为此,教师以核心素养理念为课改基线,夯实知识基础,提升起点高度;培养思辨能力,拥有先进思想;渗透德育工作、优化培根铸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