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爱国逐梦思想

作者: 张征

培养学生爱国逐梦思想的重要性

爱国是民族存续的精神根基,它让学生铭记国家历史,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当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与国家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关系时,爱国思想会使其即使面对多元文化冲击,亦能坚守本土文化阵地。

逐梦思想能为学生成长注入动力源泉。怀揣梦想的学生,在学业上更具钻研精神,愿意主动攻克知识难题,为未来职业发展铺就道路。于社会而言,大批有逐梦精神的学生成长起来,将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推动科技、文化等领域进步。

当爱国与逐梦相融,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便有了清晰的方向和磅礴的力量。他们会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规划梦想,如投身航天、医疗事业,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国家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培养学生爱国逐梦思想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丰富爱国逐梦素材,教师应精细剖析加以利用。例如:在讲解“维护国家利益”章节时,引入近现代史案例,如“五四运动”,阐述青年学生为捍卫国家主权、救亡图存,无惧反动势力上街游行,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公民。在讲解“梦想与未来”内容时,剖析袁隆平“禾下乘凉梦”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明白个人梦对国家发展的推动,让教材知识成为爱国逐梦的精神源头。

1.创新教学形式,激发情感共鸣

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空限制。例如:为学生们播放高铁飞驰、5G领跑、航天成就等画面,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或用VR技术带领学生游览红色纪念馆,沉浸式体验革命艰辛,强化学生爱国信念;还可以开展课堂辩论活动,如以“个人逐梦是否应优先考虑物质回报”为辩题,在思维碰撞中让学生明晰梦想的价值,为爱国逐梦注入精神纯粹性。

2.引入时事热点,紧跟时代脉搏

关注国内外新闻,组织学生分析背后大国博弈、中国护侨胞等事件的意义与感悟;还可以在课堂上即时分享诸如航天工程新突破、体育健儿夺冠等热点事件,让学生深刻感受爱国逐梦的当下实践。

3.实践活动拓展,外化精神力量

组织社区进行爱国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如让学生制作爱国海报、宣讲法规政策,从校园知识输出走向社会担当;开展“梦想蓝图绘制”校园展览,学生将职业理想、人生规划具象化,关联国家需求行业,如立志生态保护、投身乡村振兴,教师点评引导,促使爱国逐梦落地生根。

教师还需关注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挖掘兴趣点与国家发展契合处;多元评价,将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综合考量,激励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滋养下,成长为胸怀爱国志、勇逐中国梦的时代新青年。

4.开展主题活动,营造爱国逐梦文化氛围

学校可以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月活动,通过演讲比赛,让学生讲述自己对爱国逐梦的理解;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这些活动能让爱国逐梦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学校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展示爱国事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激励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