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背景下儿童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作者: 阴歆学校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当承担起礼仪教育的重任。同时,家庭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也应当在礼仪教育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下,校园和家庭应当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儿童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本文介绍家校共育背景下儿童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
营造良好的家校文明礼仪教育环境
在儿童礼仪教育中,家校共育是关键,教师与家长应紧密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家校礼仪教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推动家校礼仪教育的有力支撑。同时,构建良好的家校礼仪教育环境,能够引导儿童潜移默化地学习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例如: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儿童展示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礼仪、正确思想态度等,从而有效发挥榜样的力量。在校内,教师应注重与儿童的交流方式,使用礼貌用语,并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互动关系,使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见到教师应及时问好;以文明礼仪为基础建立奖励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儿童给予小红花或物品奖励等,激发他们学习文明礼仪的积极性;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交流会、绘本阅读会、演讲会等,有效落实文明礼仪教学工作。
同时,在家庭中,家长要做到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避免使用不文明语言,使孩子以家长为榜样,学会关心、照顾长辈。家长还可以制订家庭文明礼仪规范,以明确的规则引导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使孩子清楚认知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规范孩子在家庭中礼貌用语的使用,如见到家人要主动问好,打扰到别人要道歉;规定家庭中的用餐礼仪,如不挑食、不浪费食物等。通过明确的礼仪规范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开展多元化文明礼仪实践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理论方面的讲授和环境方面的渗透,更重要的是以家校共育为载体,开展形式丰富的礼仪实践活动,促使儿童在实践中理解文明礼仪学习的重要性,习得良好文明礼仪习惯。教师应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开展文明礼仪亲子活动,直观感受文明礼仪教育的社会价值。教师可以准备与文明礼仪相关的情景剧本,邀请家长和儿童共同参与表演。
例如:教师组织儿童和家长共同演绎好朋友西西和家长到星星家里做客时的情境。表演开始时,家长引导星星主动与客人打招呼,热情招待客人坐下,并拿出水果和零食等招待客人,并与好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在此过程中,西西不小心打翻了水杯,水撒了一地,这时西西妈妈迅速过来清理,西西在一旁诚恳地说“对不起”,而星星并没有立刻回应,这时星星妈妈走过来说:“西西已经向我们说对不起了,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她呢?”在妈妈的提示下,星星礼貌地回应“没关系”,两个好朋友又高兴地继续玩耍。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儿童讨论这个情境中,哪些是文明行为的表现,并鼓励儿童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文明与不文明行为,让儿童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明礼仪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