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视域下小学美术科学幻想画的教学

作者: 严茜茜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小学是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涵盖四大类艺术实践: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创作科学幻想画时,适当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幻想画是基于科学认识,结合主观想象和创造,运用绘画艺术手段进行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欣赏、创作科学幻想画时,融入理想教育、耐挫教育和生命教育,进而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本文将以“太空新居”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心理健康视域开展科学幻想画的课程设计。

鉴赏形象颜色,树立远大理想

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通过“造型·表现”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形象和颜色是重要的美术知识:美术形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通过鉴赏美术形象,能让学生和画家形成共鸣,体会到画家的创作思路,感受到画作中凝聚的精神力量。颜色是能引起人们审美愉悦的形式要素,教师可以让学生赏析作品的冷暖色调,体会其中蕴藏的情感基调。画家常常用形象和颜色展现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时,要让他们感悟画家的人生理想,并树立自己的志向。

在“太空新居”课程中,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赏析李红东、王玉的《神圣使命》。在形象上,该画作展现了两名宇航员透过太空舱打招呼的场景,此时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画作形象:“宇航员即将进入浩瀚的太空冒险,他们前途十分艰险,为什么还能面带笑容打招呼呢?”使得学生认识到,宇航员是抱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去探索宇宙。在色彩方面,该作品整体运用了土黄色调,衬得宇航员身上的红色勋章格外耀眼,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对该色调的感受。有的学生会说,土黄色是一种暖色调,让人感觉温馨,从而体会到宇航员身上传递出的积极情感。

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该如何创作科学幻想画。例如:“如果你要创作在太空中生活的探险者,会如何设计人物形象?选择什么色彩呢?如何才能在画作中展现出探险者的远大理想?”有的学生会选择蓝色作为基调,因为他认为蓝色给人遥远、无限延伸的感觉,能体现出探险者在未知的前途上执著前行的状态。

通过赏析经典画作,学生能体会到画家对探索太空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想法,并融入到画作创作中。

指导创作实操,锤炼耐挫能力

通过“设计·应用”板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进行创造活动。在课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与创作活动,让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体会失败,同时鼓励他们挑战困难,从而逐步提升耐挫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勇往直前的精神迁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在学生构思“太空新居”主题作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除了绘画以外,学生还可以选择雕塑、模型制作等呈现方式。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并产生想要放弃的想法。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磨炼他们的心性。①分解高难度任务,将其化解成若干个小任务,逐一突破。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提升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完成难度更高的任务。如一名学生选择泥塑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该任务分解成扎架子、裹料、推胚、细节处理等若干个小环节。②伙伴互助法,指的是向同伴或教师请教,在大家的协助和鼓励下完成任务。如一名学生选择制作太空站模型,但他并不清楚太空站的样子。教师鼓励学生向同伴请教,同伴会推荐他阅读一些科普读物,该学生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了解了太空站的基本造型,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很好地完成了设计任务。③自我反思法,即让学生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并针对性地找到解决方法。如选择泥塑的学生发现自己捏出的模型经常变形,得不到令人满意的作品。在教师的引导下,该学生反思了整个实践过程,终于找到原因,原来是材料和水的比例不正确。一番调整后,他很快解决了问题。

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美术课程中,让学生在创作失败的过程中得到启迪,激发愈挫愈勇的勇气,这样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逐渐变得坚韧,勇于直面人生的各种困难。

融合学科课程,渗透生命意识

在“综合·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自然、社会、科学、人文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建议,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法,将美术和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融合起来,进行跨学科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探究什么是生命、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并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到创作中。

在学生创作“太空新居”时,容易出现只单纯展现外太空样貌,缺失能体现出探索者精神的现象,这使得他们的作品主题思想不够深刻。为了解决此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学科融合法,首先结合语文学科,让学生诵读《天问》等文学作品,认识到古人对探索太空文明有着执著的追求。其次,结合历史学科,让学生了解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太空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做出了哪些牺牲。最后,结合道德与法治学科,让学生思考:人的生命如此宝贵,为何宇航员要冒着生命危险探索宇宙?结合这一系列的思考与学习,学生能认识到,不仅要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要追求生命的宽度。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聊一聊自己对生命的意义是否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将这些想法融入到创作中,让作品变得寓意深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