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增生性瘢痕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 李晓露儿童时期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出现软组织擦伤、撕裂、锐器伤等,皮肤受伤愈合后,因个人体质及其他原因,受伤处会形成增生的瘢痕组织。皮肤真皮层或深部组织受损,新生的结缔组织过度修复增生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键。常表现为皮肤破损修复处隆起的非炎症性肿块,质地偏硬,表面呈现粉红色或紫红色,部分可伴有痒痛症状。
增生性瘢痕的分类
增生性瘢痕组织根据瘢痕增生程度,可分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
轻度:瘢痕隆起小于5mm。
中度:瘢痕隆起局限于5~10mm。
重度:瘢痕隆起大于10mm。
此外,根据病因可将增生性瘢痕分为手术、外伤引起的线性增生性瘢痕;烧伤、创伤引起的广泛性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的病因
外伤和皮肤疾病:包括手术切口、软组织锐器伤、烧烫伤、撕裂伤和其他皮肤溃疡性疾病等。
家族倾向:有研究证明增生性瘢痕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具有家族倾向性。有家族史者更易形成增生性瘢痕。
生物化学因素: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酶的活性远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这说明瘢痕组织胶原的合成过高,与降解处于失衡状态。
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表现
增生性瘢痕组织增厚、变硬,高于周围正常皮肤。
未成熟瘢痕:瘢痕组织呈红色,潮红或暗红。此期主要以痒觉或痛觉为主。
成熟瘢痕:此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瘢痕组织因表面充血减轻使颜色变浅,逐渐软化后变得较前平坦,不适的痒或痛逐渐减轻,甚至消失。
瘢痕挛缩:通常发生在面积较大的皮肤创面,瘢痕处皮肤弹性较差,致使局部挛缩畸形。
增生性瘢痕的并发症
关节活动障碍:增生性瘢痕一般不会导致较重的功能障碍,但关节及关节较近区域的增生性瘢痕,因质地厚硬无弹性,会引起关节活动障碍。
心理、精神疾病:皮肤瘢痕增生若发生在面部,会影响面容外貌,可引发心理、精神问题,如产生自卑、抑郁等心理疾病。
增生性瘢痕的治疗
治疗增生性瘢痕可分为手术直接切除瘢痕组织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非手术治疗包括加压减张治疗、硅胶片贴敷或硅凝胶药膏外涂、口服药物、瘢痕内药物注射、激光疗法等。目前主要采用综合治疗。
增生性瘢痕的护理
日常护理:外伤或意外发生后不可自行盲目处理伤口,应及时就医,避免继发性损伤。伤口恢复期间注意防水、防晒,避免各类感染、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发生。
饮食调理:增生性瘢痕患儿建议不要吃海鲜类及胶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会刺激瘢痕增生,或加重痒痛。
预防措施
尽量减少儿童外伤的发生,特别是存在增生性瘢痕病史的患儿。
出现开放性创伤后及时清理创面,缩短愈合时间,避免感染。
外伤治愈后,可选择专业的祛疤产品涂抹皮肤表面,以预防或减化瘢痕组织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