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血化验那些事,一次说清楚!
作者: 张燕 蔡晓红
儿童患病到医院进行治疗时,医生往往会要求抽血化验。对儿童而言,抽血化验能够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也能够帮助医生明确病情,进而采取更加精准的治疗。但儿童在抽血化验时,家长往往有很多疑问,因此本文将给大家介绍抽血化验相关知识。
为什么要进行抽血化验?
血液是支持人体循环和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当机体出现生理变化或病理变化时,血液中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抽血化验能了解儿童血液成分变化,以帮助临床判断疾病,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抽血会不会导致孩子贫血?
很多家长担心抽血会导致孩子贫血,但实际上,抽血是不会导致贫血的。儿童体内血液含量约占体重的8%~10%,如一个40斤的孩子体内血液含量约有1 500ml左右。而抽血化验一般只抽取1~5ml的静脉血,抽血量很少,对孩子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抽血结束后,可以通过多休息、补水等,促进孩子恢复。
抽血化验需要做空腹准备吗?
不同的检测项目要求有所不同,是否需要做空腹准备应根据检验项目确定。血常规检验不需要空腹,需要空腹抽血的项目医生都会提前说明。那么,如何进行空腹准备呢?抽血化验时与前一天晚餐时间应间隔8小时左右,婴儿应空腹3小时,幼儿禁食4小时左右。
一般情况下,在涉及血糖、血脂、肝功能、心肌酶等项目检测时,需要空腹。肝功能检查属于一项常规的体检指标,用于排查肝功能损伤、肝硬化等疾病,由于肝脏作为人体消化、吸收及代谢的重要器官,进食后会影响肝功能检查结果,因此需要空腹。血糖检查中,食物是人体糖分的主要来源,需要按照医嘱进行空腹等准备,才能够保证检查的准确性。血脂检查主要有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饮食可对这些指标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除此之外,血清检查、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蛋白电泳、血清酶等相关项目也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
为什么有时在手指抽血有时在胳膊等静脉抽血?
在手指末梢抽血还是静脉抽血,一般需要根据检验所需的血液量来决定。当检验的项目较多时,手指末梢采血量无法满足检验需要,就需要进行静脉采血。很多家长认为手指末梢采血带给孩子的疼痛感能轻一点,实际上,手指的神经丰富且敏感,采血时的疼痛度比静脉采血更明显。
家长在儿童采血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儿童年龄较小,对医生和护士往往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在抽血化验时可能会出现哭闹、拒绝配合的情况。为了保证抽血顺利,在抽血前,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抽血的原因和方法,一起模仿抽血化验的情景,委婉地提醒孩子抽血有点疼,并鼓励孩子接受。按照医护人员提示,做好空腹等准备。抽血当天,为孩子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方便采血。
家长如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采血?
在抽血时,儿童可能会因为恐惧、疼痛等原因挪动身体,或者不配合抽血,影响到抽血的顺利进行,对此,需要家长做好配合。在抽血时,家长可以端坐在椅子上,将孩子抱在一侧大腿上,用腿部夹住孩子的腿和膝关节,防止其腿部挪动。接着将孩子不需要抽血的一侧手臂用胳膊夹住,放置在身后,用手按压住孩子肩膀,另一只手握住孩子抽血的手臂,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抽血。抽血过程中,家长可通过语言鼓励、实物引导来减轻儿童的恐惧感,转移注意力,方便进行采血操作。

在采血完成后,家长需要使用棉签按压穿刺点,一般按压5~10分钟即可,避免按压时间较短而导致瘀青。采血当天,儿童可正常洗手洗澡,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长时间浸泡或挤压针眼部位。如果出现瘀血,家长可在抽血24小时后帮助孩子热敷,能够促进瘀血吸收。
如何读懂检验报告单?
当前医疗机构出示的检验报告单都提供了正常的参考范围,可以根据参考范围来判断结果,一些检验报告单上还会用升高、降低的箭头来表示。很多家长在看到这些箭头时,都会担心自己孩子身体是不是有什么异常。实际上,检验结果降低或升高到一定水平,才能够表明患有某种疾病。
以血红蛋白指标为例,一般可将该指标用于辅助判断孩子是否贫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贫血诊断标准:6~59月龄,血红蛋白指标<110g/L;5~11岁,血红蛋白指标<115g/L;12~14岁,血红蛋白指标<120g/L,提示可能存在贫血现象。此外,当检测结果低于或高于参考值时,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例如: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反应快速且敏感的标志物,当发生感染、急性创伤时,其指标可急剧升高,可依据该指标判断感染,反映体内炎症发生。C反应蛋白一般正常参考值为0~10mg/L,发生细菌感染时会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不升高或轻度升高。需要注意的是,C反应蛋白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感染严重程度,具体判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
总的来说,抽血化验在儿童疾病诊断、健康状况评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为了保证儿童能够配合,顺利进行抽血操作,需要家长了解抽血的有关知识并做好配合,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