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注意事项

作者: 殷硕

青少年阶段是生长发育较快速的时期,也是感染性疾病易发的时期,在青少年群体中,感染性疾病可涉及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系统,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因此,抗感染药物在治疗青少年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抗感染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合理的使用将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对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应了解以下注意事项。

避免盲目自行用药

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和用量需要根据青少年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或药师的专业建议而确定,不具备医学知识背景的情况下自行购买使用,可能导致不合理的用药,延误治疗并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用药,不得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随意停药。不合理的用药行为可能导致治疗效果降低,甚至治疗失败。在用药过程中,如有疑虑或出现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或药师咨询。

个体化抗感染治疗

青少年个体差异较大,包括体重、生理发育水平、免疫系统状态等。因此,在选择及调整抗感染药物时,应该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即使是同一种病原体感染,不同的患者其治疗药物选择及给药剂量也可能是不同的。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青少年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尤其要注意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抗感染药物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肝肾损害等。使用药物期间应随时注意观察,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确保青少年用药安全。

考虑青春期的特殊情况

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变化较大的时期,荷尔蒙水平波动明显。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要考虑青春期的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性别特异性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谨防滥用抗生素

生活中,很多人一听到感染,首先就想到应该使用抗生素,其实这是一个片面,甚至错误的认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病毒、细菌及真菌等。在病毒或者真菌感染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应该使用对应的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同时,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时,也应根据病原体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而不是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

谨记预防大于治疗

青少年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必要时戴口罩,尤其是在疾病流行季节或有可能接触感染源后。这有助于减少感染的机会,是预防感染最基本的措施之一。日常多参加户外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定期的健康体检

体检有助于较早发现潜在的感染疾病,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感染的风险。医生通过体检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为合理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基础支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