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肉寄乡愁

作者: 钟玉红

在川渝地区,酥肉是一道让人难以抗拒的美食。酥肉,即混合淀粉经过高温油炸后的猪肉,五花肉与淀粉完美融合,交织出一份独特的酥脆口感;轻咬一口,香酥嫩滑,口齿留香。

儿时,小年至,家家户户便沉浸在准备丰盛年夜饭的喜庆气氛中。对我来说,最期待的是外婆炸的酥肉。

炸酥肉,从选食材到做法都很有讲究。外婆总是坚持挑选肥瘦相间的猪前腿肉,洗净去皮,再切成指头宽的方条;加入适量的盐和料酒,与葱姜水混合搅拌均匀,腌制半小时。外婆炸酥肉的秘诀在于加入她自己特制的红苕淀粉,不仅令酥肉口感酥脆,更添一份独特的乡土味道。此外,还得加入花椒粉、辣椒粉、味精等调料,再打入鸡蛋,快速搅拌,确保每一片肉都充分吸收了料汁,均匀裹上了蛋糊。

一切准备就绪,外婆指示表哥添加木柴、热锅、倒入菜籽油。等油温热至八成时,外婆嘱咐我们离远点,我和表哥立刻跑开。我守在灶房门口,踮起脚尖,专注地看着外婆敏捷地用筷子夹起肉条,逐一放入热油中。同时,还用漏勺轻轻搅拌,以防酥肉粘连。

酥肉寄乡愁0

肉条一入锅,瞬间奏响“滋滋”的乐章,整个锅都欢腾起来。金黄的油泡在锅中舞动,淀粉裹身的肉条宛如小鱼,先是悄悄潜入锅底,随后逐渐浮起,在热油的陪伴下欢快地翻滚。不一会儿,它们便披上了金黄的外衣。外婆用漏勺轻轻捞出它们,沥去油脂,倒入盆里。我和表哥兴奋地跳到灶台边,急切地伸出小手。我仔细挑选着微微焦黑、小巧玲珑的酥肉,因它们都是瘦肉,是我的最爱。表哥比我还着急,他大口塞下一块酥肉,一边“呼呼”哈着气,一边赶紧伸手去抓第二块,结果烫得拿不住,只能不停地在两只手中抛来抛去,外婆笑着让他慢点。

接着,外婆又添上一根木柴,待油温渐渐升高,她将放凉的酥肉,再次倒入锅中复炸。经过这一轮的煎炸,酥肉变得焦香酥脆,泛着诱人的热气。外婆麻利地盛出一盘酥肉,撒上一点干辣椒粉,放在我和表哥面前,我们围坐在盘边,直咽口水。我拿起一块咬下,外皮立刻碎裂,热气和肉汁在口中释放出来,仿佛一场美味的交响乐正在上演。花椒的麻与辣椒的辣在舌尖舞动,油脂的香和淀粉的酥在鼻腔里萦绕,让我陶醉不已。

酥肉不仅可作餐前小吃,还可在节日大快朵颐后作为解腻的汤品。只需先热锅,倒入少许油,以姜片和蒜末爆香;再倒入清水,撒盐;待水沸后,放入酥肉。冬季,新鲜的豌豆尖是绝佳的搭配;夏季,藤藤菜、金针菇或番茄都能为汤增添丰富的口感。盛起时,将蔬菜一同倒入汤碗,翠绿的青菜和鲜红的番茄浮于汤面,而酥肉则害羞地藏在汤底。撒上一撮葱花、滴几滴香油,吃上一口,酥肉吸满了汤汁,滋味浓郁、醇厚又鲜香。我尤爱喝酥肉汤,一碗下肚,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酥肉,是川渝人心底经年难忘的乡愁。它的独特风味早已深植于我的味蕾,成为无法忘怀的记忆。对于游子来说,每每在外吃到酥肉,总能瞬间将人带回故乡,重温家的温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