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盐齑汤

作者: 李志石

一碗盐齑汤0

家乡有一道菜是我舌尖上的最爱,那就是被称为“自来鲜”的盐齑(jī)汤。

前不久回老家聚会,吃了盐齑豆瓣汤,越喝越感觉这种自然的鲜味恰到好处,味道很纯,不带有任何的刺激性,让人口齿生津。我们沙地人有句俗话,叫做“三天不吃盐齑汤,脚股郎里酥汪汪”,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几天吃不到用盐齑烧的菜汤,两条腿就会发软没有力气。因为我出生在沙地,所以对盐齑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盐齑的“齑”字,我原先也不会写,后来从字典上查了一下才发觉有趣。

盐齑汤,有那么神秘吗?

其实,用盐齑烧的菜是本地人餐桌上常年都能吃到的、很普通的一道菜。从儿时起,我就常常见到盐齑烧豆瓣、盐齑烧豆腐、盐齑烧海鲜、盐齑烧竹笋等,内容很丰富,组合很自由,可以翻出很多的花样来。其中,盐齑豆瓣汤是餐桌上的一道代表作。将新鲜的蚕豆与盐齑同锅烧汤,素鲜加素鲜,鲜上加鲜。离乡很久的游子总想能喝上这碗汤,因此,有人称它为“思乡汤” 。

盐齑汤的盐齑原料怎么来?这也并不复杂。当地家家户户都会种很多蔬菜,青菜、芥菜、雪里蕻菜、高菜等都可以用来制作盐齑。小时候,我也帮大人做过腌制盐齑这样的活。盐齑有两种,一种是干盐齑,一种是湿盐齑。在“大头菜盐齑”“雪里蕻盐齑”等干盐齑中,“大头菜盐齑”最好吃,开坛时会有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而湿盐齑的制作相对简单,如“手揉青盐齑”,就是把青菜等蔬菜洗净切碎,放在盆中或大碗里反复揉捏,只需要隔一天一夜,就可以捞出来洗净下锅了。

制作盐齑时,盐的用量也十分有讲究。亚硝酸盐的含量与盐浓度、温度、腌制时间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考虑到蔬菜的品种不一,腌制所需时间也不同,家庭制作盐齑时必须考虑全面,勿食用亚硝酸盐过量。

一碗盐齑汤1

传说,盐齑汤的典故源于唐代诗人骆宾王。唐高宗永徽年间,骆宾王因反对武则天,从扬州逃遁至沙地吕四白水荡。为渡过难关,骆宾王就将生长于沙滩的野菜摊晒、拌盐,装于坛中,制成盐齑。平时就用盐齑和海鲜烧煮,其鲜胜过“陆海八珍”。骆宾王还喜欢用盐齑和米做羮,自谓“百岁羮”,笑言“清清盐齑汤,美味百岁羮”。后来,武则天称帝,骆宾王自感处境艰难,便在吕四海神庙削发为僧。一日,长老询问骆宾王:“你见多识广,可晓得世间食物哪一种味道最美?”骆宾王笑而应之:“物无定味,合口者珍,弟子以为盐齑之汤于我为最美!”长老开始还不以为然,待骆宾王用盐齑和青菜做出汤来一尝,立即心服口服。从此,善男信女来海神庙烧香吃斋,长老总用盐齑汤招待。于是,盐齑汤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

盐齑汤的美味让人回味无穷,当在外游子想吃一碗盐齑汤时,常常会想起温庭筠的诗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盐齑汤这道“自来鲜”,充满了故土的味道、家人的味道,是永远抹不去的味道。

上一篇: 酥肉寄乡愁
下一篇: 心灵深处的沟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