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蛋白尿吗?
作者: 轩应利 袁江姿正常人的尿液里通常会有微量蛋白质,被称为蛋白尿,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尿蛋白超过正常值,可能提示身体出现问题了,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蛋白尿导致尿中有“泡沫”
如果发现尿液表面有一层不容易消散的泡沫,那就可能是蛋白尿在作祟。当然,泡沫的产生也可能与尿液的浓度、当天喝水量有关,所以偶尔一次泡沫尿不需要太担心。但是,如果连续几天都有这种现象,那就需要警惕起来。
尿常规检查和尿蛋白定量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就诊者是否出现了蛋白尿,并判断蛋白尿的程度。如果就诊者已经确诊蛋白尿,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如肾功能检查、肾脏超声等,以了解蛋白尿的具体原因。
蛋白尿是身体的求救信号
蛋白尿的出现往往代表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肾脏是身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能够过滤掉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肾脏功能受损,过滤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导致蛋白质漏到尿液中形成蛋白尿。除了肾脏疾病外,蛋白尿还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一旦发现蛋白尿,应该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做肾穿刺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治疗。
蛋白尿的产生过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肾脏的工作原理。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会被过滤出来,形成尿液。这个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肾小球滤过蛋白质:肾小球是肾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数百万个小球状结构组成。它们像过滤网一样工作,筛选出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物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膜阻挡在外,不会进入尿液中。但是,当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或疾病导致其通透性增加时,蛋白质就可能通过滤过膜进入尿液中,形成蛋白尿。
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即使蛋白质通过了肾小球滤过膜,它们通常还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回体内。然而,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或某些疾病影响其重吸收能力时,蛋白质可能无法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导致蛋白尿的出现。
蛋白质是否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性质。
分子量: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更容易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上的孔径较小,只能允许一定大小的分子通过。
电荷性质:除了分子量,蛋白质的电荷性质也是影响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重要因素。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比较难通过滤过膜,因为它们会被正电荷吸引而留在血液中。而带正电荷的蛋白质则比较容易通过过滤膜。
除此之外,一些药物、毒素或疾病状态也可能影响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导致蛋白尿的产生。例如:长期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肾小球肾炎等都可能损害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导致蛋白尿的出现。
蛋白尿的类型及鉴别方法
尿蛋白的种类繁多,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转铁蛋白、糖蛋白等。这些蛋白的分子量和电荷性质各不相同,决定了它们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能力不同。
肾小球性蛋白尿:这些蛋白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大分子蛋白,如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因为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蛋白的通透性较低,所以肾小球来源的蛋白在尿液中的含量较低。检测这些蛋白有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脏损伤程度。
肾小管性蛋白尿:这些蛋白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如转铁蛋白、糖蛋白等。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或疾病影响,这些蛋白可能分泌增多并进入尿液中。检测这些蛋白有助于评估肾小管功能和肾脏损伤程度。
那么,如何鉴别不同类型的尿蛋白呢?
免疫学检测法: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抗体标记来检测尿液中的蛋白质。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尿蛋白。例如: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或白蛋白的含量,可以判断尿蛋白是否来源于肾小球。
电泳法:将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性质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可以大致判断尿蛋白的来源,但准确度相对较低。
质谱技术:利用质谱仪对尿液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更精确地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电荷性质,进而鉴别尿蛋白的来源。
除了以上方法,医生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例如: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产生肾小球性蛋白尿;尿路感染、肾结石等则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产生肾小管性蛋白尿。
总之,同样是尿蛋白,它们的成分和来源可能不同。了解不同类型的尿蛋白有助于更好地评估肾脏损伤程度及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防蛋白尿的措施
蛋白尿的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建议:
饮食调整:保持低盐、低脂、适量优质蛋白的饮食习惯,同时确保摄入足够的水分。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避免食用海鲜、牛肉、羊肉、辛辣刺激类食物和酒等。
增强体质: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裤。预防皮肤疮疖痒疹、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感染病灶的出现。
避免损伤: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发烧、感冒、受寒等情况,以降低肾脏负担。
合理用药:避免使用对肾脏具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有需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精神调养:保持精神乐观,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心理。
蛋白尿虽然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但了解蛋白尿相关知识、预防和及时处理蛋白尿,有助于身体健康。每天不妨多留心观察自己的尿液,远离蛋白尿,更加健康地生活。
上海市宝山区科普基金项目:健康科普品牌活动,项目编号:2023-1-L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