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青少年生命意义感

作者: 伯金桐

生命意义感指的是个体认为生命存在价值、有坚定的目标并认为生命可持续的一种主观性体验。生命意义感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都会对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产生重要影响。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可以帮助青少年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青少年缺少生命意义感的表现

缺乏生活和学习目标:由于升学等原因,当青少年进入新的环境中,无法顺利适应生活中的变化,从而在各方面呈现回避的姿态。具体表现为不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也不愿意为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去做一些事情。当青少年个体持续陷入迷茫中,缺乏生活和学习目标就会出现对于人生失控的无力感。

缺乏自身感知:根据自我觉知理论,当我们面对自己时,会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去对目前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比较。而缺乏生命意义感的个体,会丧失对自身行为和思维的正确判断,无法分辨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也无法对自己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当自身处于不可控的情况下时,他们往往会陷入无力和恐惧之中。

存在心理和行为问题:当个体长时间处于无目标、无价值和低自我效能感的状态中时,往往会伴随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例如:时常长吁短叹,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甚至产生自残和自杀等极端行为。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等心理问题。

如何提升青少年生命意义感

进行自我表达:大量研究显示,自我表达是获得生命意义感的基础,而自我表达可以通过写日记来进行。因为写日记的时候个体往往会主动将事件与自我进行整合,从而为经历赋予意义,获得生命意义感。在这种输出的过程中,青少年可以更直观地对自己的行为和意识进行梳理,能够发现自己曾经忽略的想法和感受,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我。

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所带来的良好体验可以为青少年构筑生命意义感,而高水平的生命意义感也会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二者相互作用。青少年正处于幻想自己可以独当一面,成为“大人”,但又无法摆脱生活经历和心理发展水平所带来的不成熟感的矛盾阶段,他们非常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如果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青少年便可以从中获得社会支持,并更多地表现出利他行为,从而使生命意义感获得有效提升。

进行适时的家庭关怀:家庭亲密度可以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的水平,家庭氛围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较大的影响。家长应当对孩子施以恰当的关注,在他们需要倾诉和宣泄负面情绪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关怀,并为他们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当青少年处于情绪低谷时,家长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不必仅仅依靠自我消化,可以相信家庭会为自己提供必要的帮助。

鼓励青少年参加团体辅导:团体辅导被证明是提升生命意义感的有效方式。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生命意义感主题的团体辅导和沙盘游戏辅导,利用不同的活动主题,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提供自省、自察和自我疗愈的空间和机会。在团体辅导活动中,青少年可以获得身边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情感支持,进而学会处理成长中的问题,提升生命意义感。

基金项目:2021辽宁省教育厅基础科研项目(LJKQR20210142022), 2022辽宁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21CB238)

上一篇: 情境体验,体悟践行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