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防治攻略
作者: 宋丽娅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所有父母的期望。然而,在成长的道路上,性早熟成为了孩子们的绊脚石。性早熟是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疾病,也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因此,防治儿童性早熟,关注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什么是儿童性早熟?
一般男孩在9岁之前、女孩在7.5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或者女孩在10岁之前出现月经初潮可以判断为一种性早熟的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儿童性早熟分为中枢性、外周性和部分性性早熟3种形式。其中,中枢性性早熟是因为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提前启动,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过多,这种类型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同,只是发育的时间点前移,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血清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升高、性腺发育;而外周性性早熟不受控于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也不符合性发育的过程,它伴随第二性征发育顺序异常、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正常,性激素水平升高,性腺不发育;部分性性早熟是一部分性特征提前发育。

儿童性早熟有什么危害?
首先,快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儿童的发育进程快,且骨骼发育迅速,但这并不是好事,因为骨骼过早发育,儿童体格过早增加,导致骨骺的融合提前,会影响身高。存在这种症状的儿童,最终成人身高会低于正常发育的同龄人身高。
其次,性早熟儿童性征过早出现,而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因为自身在体型和外观上与其他同学不同,性早熟的孩子心理负担更重,也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再次,儿童性早熟可能不是单纯生理上的提前发育,也有发生肿瘤的风险,因为一些肿瘤也会分泌类似于性激素的物质,导致儿童出现性发育的指征。
最后,儿童性早熟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外观,还会导致儿童自卑和缺乏自信。儿童性早熟无论从生理角度还是从心理角度对儿童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家长们一旦发现儿童出现性早熟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儿童性早熟的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性早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有性早熟病史的儿童患病风险较高。
2.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会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如垂体肿瘤、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儿童出现性早熟症状。

3.家庭情况
如果家庭经济水平较低,儿童心理负担较重,可能导致其出现性早熟。因为低收入家庭的生活环境较差、不良生活事件更多,在紧张的育儿环境下,儿童更容易提早出现生理变化。
4.社会环境
儿童出现性早熟可能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定关系,如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中或经常接触化学制剂,干扰自身激素水平,可能导致性早熟出现。此外,儿童通过电视、手机等传播媒体接收到与性有关的内容时,会刺激中枢神经发展,也可能导致性早熟出现。
5.生活习惯
性早熟和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有很大关系,如果儿童经常摄入油腻的炸鸡、汉堡等高热量食物,且吃饭速度快、很少进行体力活动,可能会引起肥胖,从而导致性早熟出现。
怎样预防儿童性早熟?
性早熟对儿童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干预,及时控制,保障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1.家长要调整育儿心态,不盲目给孩子进补
为确保儿童的身心健康,家长应避免儿童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在儿童服用药品、保健品或使用外用药膏前,父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确认是否含有雌激素、睾酮等成分,如果含有此类成分,则应尽量规避使用。对于身心健康的儿童,家长无需再给予额外补充滋补品。因为一些滋补品含有大量动物激素类物质。很多时候,孩子食用滋补品后身高有所增长,但可能是性早熟的前兆。
2.家长要督促儿童平衡膳食
因为肥胖可能会导致性早熟发生,所以家长要督促儿童减少高脂肪食物和甜食的摄入量,尽可能让儿童多吃粗粮和新鲜蔬果。
3.家长要避免儿童接触淫秽物品,保护儿童心理健康
性早熟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存在密切关系,当儿童接触到不健康的电影、书籍或电视节目时,会刺激性腺激素的分泌,致使体内性激素分泌过于旺盛,从而诱发性早熟。因此,家长要避免让儿童接触不健康信息,可有助于降低性早熟发生概率。为防止儿童对性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家长可以尽早对儿童进行性教育,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功能,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4.家长要监督儿童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家长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儿童每天在21:00之前入睡,并且保证8~10小时的睡眠,因为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儿童身心正常生长和发育,预防儿童性早熟。
5.家长要鼓励儿童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
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有助于消耗过剩的能量,控制体重,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素质,远离性早熟。
总而言之,性早熟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育,最好在其没有发生时做好预防或发生早期及时治疗。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性早熟的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积极干预、治疗,这样才能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