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

作者: 韩芳

麻醉多应用在手术中,通过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期间始终处于镇静镇痛状态,保证患者的肌肉松弛达到预期状态,或让患者失去意识,避免对手术操作造成干扰,保证手术安全、有效、操作准确。一般手术后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促使患者迅速恢复清醒,医护人员会将患者转运到麻醉复苏室,让麻醉复苏室护士继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科学、全面、连贯、有效的护理服务,尽早发现、处理患者的并发症,及时通知医师进行抢救。但很多患者、家属对麻醉复苏室缺乏了解,认为去麻醉复苏室观察是没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对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及护理要点进行介绍。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

麻醉复苏室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科室,承担着让术后患者从术中麻醉状态逐步恢复到拥有清醒意识、可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症状、各项反射能力达到正常状态的工作。在麻醉复苏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充分发挥麻醉复苏室的作用,可保证患者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过程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手术是在麻醉药物发挥作用后,患者进入自然深度睡眠状态时进行的侵入性、有创性操作,这种操作会对人体的心理、生理造成严重刺激,故手术对镇静镇痛有很高要求。在实施全身麻醉的情况下,很多患者术后需要数小时才能彻底恢复到未麻醉状态,该阶段患者的生理功能未达到正常状态,同时受手术刺激,患者的应激反应强烈,不仅血流动力学会出现剧烈变化,甚至会发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中枢性疼痛、神经痛等。多数患者和家属对手术会感到严重的恐惧,若护士未持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会影响患者的麻醉恢复,甚至生命安全。为保证患者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应让患者在安全、符合要求、有专业护士持续提供服务的环境中逐步恢复正常。

相较于常规病房,麻醉复苏室按照洁净手术间的标准进行布局,拥有无菌、安全的理想监测护理环境,设备及物品配置齐全,拥有完善的抢救物品、抢救系统,护理人员经过严格培训,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过硬,能为术后意识尚未恢复正常的患者提供一个安全、连续的护理监测环境,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术后保障,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麻醉复苏室的护理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详细监测每位麻醉复苏室患者的生命体征,包含体温、血压、呼吸频率、脉搏、心电图及血氧饱和度等。若患者的体温处于异常状态,及时结合患者的临床需求进行相关处理,如降温处理或升温处理。血压及心率等多项指标需每5~15分钟测量1次,直至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

出入量监测:保证患者的静脉血管通道保持通畅,记录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期间输注液体的详细信息,包含种类、数量及持续时间等,为医师提供更全面、更丰富、更准确的依据。详细记录患者的各种引流量信息,包括含量、颜色及性质等。详细记录患者的尿液情况,包括含量及颜色等。每小时记录1次,保证记录内容的准确性与连贯性。

麻醉监测护理:根据患者的麻醉类型进行不同的监测及护理。若患者属于椎管内麻醉,需对患者的神经阻滞部位、神经阻滞区域分布的运动恢复情况、感觉恢复情况实施密切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若患者属于全身麻醉,需对患者的神志恢复时间、恢复速度进行密切监测,着重监测患者的自主睁眼情况,尤其是最佳运动反应及言语清晰正常应答反应等。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道状态,让患者头部朝向一侧的同时,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不管患者术后是否处于清醒状态,均有一定概率发生低氧血症,尤其是进行上腹部手术、胸部手术的患者,必须高度关注患者的呼吸功能变化。若患者进行较大手术后,不管麻醉方式是什么,均需常规吸入氧气。

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与护理0

体位护理:若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时,尚未恢复清醒,要置患者为去枕平卧位,让患者头部朝向一侧。患者苏醒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躁动,需及时使用护栏,预防患者因躁动导致坠床。在患者苏醒早期,如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取平卧位,若患者想要更换体位,需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进行,保证体位更换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管道护理:手术患者多需使用各种管道,包括输液管、胃肠减压管、引流管及导尿管等。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复苏期间,需密切监测其各项管道的连接情况,并妥善安置管道,预防管道发生扭曲、脱落及折叠等情况,保持导管引流通畅。密切监测各个导管中的液体颜色,尤其是引流管及导尿管。详细记录液体的含量、颜色、性质等,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如引流液中出现大量鲜红色血性液体,提示患者可能发生腹腔出血,需及时通知医师,并遵从医嘱进行处理。

小结

随着医学技术与科学技术持续提升,危重症患者的手术数量持续升高。手术操作可帮助患者治疗疾病,对患者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危重症患者顺利度过手术结束-意识恢复清醒这一特殊阶段,在明确麻醉复苏室作用的基础上,需及时将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并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顺利、安全度过麻醉后的复苏阶段。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