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青少年肿瘤患者及照护者的心理疏导工作

作者: 王庆莲 孙丽霞

重视青少年肿瘤患者及照护者的心理疏导工作0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肿瘤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升。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肿瘤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好照护者的心理疏导,尽可能的防范肿瘤患者与照护者出现负面心理。

青少年肿瘤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1.对于肿瘤的片面认识

由于恶性肿瘤的病发率和死亡率较高,人们对其避之不及。青少年患者确诊之后往往感觉自身时日不多,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通常表现出抑郁、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

2.对治疗方法缺乏正确认知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主要是放疗和化疗。如果青少年患者对治疗方法了解浅显,治疗过程中一旦产生副作用,将加重患者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产生敏感、自卑等不良心理情况,使人体免疫力进一步下降。

3.过高的手术费用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经济负担

过高的手术费用成为青少年患者治疗肿瘤的最大经济阻碍,导致青少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情绪低落、顾虑重重,严重时可导致青少年患者感到绝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4.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青少年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例如:家属对青少年患者的病情无动于衷,甚至因病遗弃患者。同时,社会对青少年患者缺乏必要的关怀,青少年患者将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进而加重自身心理负担,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肿瘤患者的心理发展阶段

震惊否认期:该阶段时间较短,是青少年患者面对疾病应激所产生的保护性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怀疑医生诊断出错或者拿错诊断报告,随后要求复查。当检查结果相同时,青少年患者会因病陷入自我怀疑并封闭自我。

愤怒期:青少年患者在此期间会出现怨天尤人的现象。青少年患者得知自身患有肿瘤,表现出愤怒、恐慌及烦躁等不良情绪,部分青少年患者为了发泄内心不满,将负面情绪迁怒于家长引发家庭矛盾。同时,青少年患者也会出现拒绝配合治疗的现象,甚至跟医护人员发生冲突。

协议期:该阶段俗称讨价还价期,在此期间青少年患者求生欲达到顶峰,是人体本能产生的生存欲望,渴望有奇迹出现。此时青少年患者容易听从医生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抑郁期:青少年患者在此阶段只关心自身病情,对于身边其他事物都无法产生兴趣。

接受期:青少年患者在此期间已经完全接受自身病情及结果,通常表现为疲惫和虚弱,不愿与他人交流,平静地等待死亡并希望能够悄无声息地离开人世。

心理疏导措施

震惊否认期:医护人员应为青少年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在言语上多关心、行动上多陪伴青少年患者,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满足其需求。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安全感,以增加其对医生的信任度,增进医患关系。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应允许青少年患者在安全范围之内宣泄自身情绪,预防青少年患者因情绪过激发生意外事件,给予青少年患者一定的时间使其接受自身患病的事实。

愤怒期:医护人员应在青少年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过程中,向其详细说明病因及相关注意事项,并且向家长解释青少年患者出现愤怒的原因,让家长理解他们的行为。此外,护理人员在此期间还可以向青少年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用于缓解青少年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其治疗的信心。

协议期: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帮助青少年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保护青少年患者个人隐私,维护青少年患者自尊心。同时对青少年患者的治疗进行积极指导,及时安抚青少年患者的情绪,避免青少年患者病急乱投医。

抑郁期: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与青少年患者的沟通,关心青少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鼓励青少年患者适当发泄不良情绪,以减轻心理负担。为防止青少年患者自身出现意外状况,家长应时刻陪伴在其旁边,给予心理支持。青少年患者在此阶段因受情绪影响时常忽略个人卫生,因此医护人员应嘱咐青少年患者注重个人卫生,提高身体舒适度。

接受期:护理人员应尊重青少年患者的自身意愿,对于青少年患者所提出的要求予以尽量满足。同时应根据青少年患者的自身具体情况,为其制订适合的护理计划,尽量减轻青少年患者的痛苦。

调节措施

放松训练:穿着宽松的衣服,选择较为舒适的姿势进行深呼吸,用鼻子深吸一口气,让气体在体内停留几秒,随后用嘴巴慢慢吐气。训练过程中需放慢呼吸速度,做到匀速吸气及吐气。每天可以做1~2次,根据身体的适应程度适量增加训练时间。

想象放松训练:可以通过想象辽阔、宁静或是舒缓等场景来减缓焦虑,使青少年患者身心得到放松。

渐进性肌肉训练:简单来讲就是使身体的肌肉先紧张后放松,按照从上往下、从头到脚的顺序进行训练,最终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音乐疗法:该疗法主要包含主动性音乐和被动性音乐。其中,被动音乐应用相对广泛,主要针对情绪处于不佳状态的青少年患者。被动音乐疗法是指让人聆听指定的音乐,使其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从而达到稳定青少年患者情绪的目的。

家长给予支持:家庭支持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于青少年患者的鼓励和关心不仅给青少年患者带来温暖的亲情,还能够减轻青少年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不良情绪,促使青少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加快康复进程。

以上提及的调节措施不仅适用于青少年患者,照护者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调节自身情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