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教育与人格培养

作者: 唐瑜婕

古诗文教育与人格培养0

古诗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教育中教师重视字词的讲解是必要的,而如果在重视字词讲解的同时,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结构,这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新时代重塑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有深远的意义。

人格培养对学生的意义

健全的人格是指对世界抱有开放的态度,乐于学习,不断吸收新经验;以正面的态度看待他人,人际关系融洽,有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看待困难与挫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人活在世上,不是孤单的存在,而是活在一个社会中,需要面对他人和社会,那么该怎样面对呢?这时就表现出一个人的个性、人格或整体的生活风格。人无格则不立,人格不健全则人生难有真正的幸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和独立的,有自己独立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同时又应该是与社会适应的、协调的,是积极进取和热爱生命的。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真正使命,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构筑和谐文明的社会,美好的人性才能带给个体美好的人生。一个人即使某一方面非常出众,但如果人格不健全,就难以适应社会,难以与人合作,难以被其他人接受,也就谈不上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

古诗文的“人文性”契合健全学生人格

古诗文教育在语文教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文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诵读诗文、吟诗作对已成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从“孔子删诗说”和后来儒家定《诗》为经典可以看出,古代非常重视诗的教育。唐朝令人称叹的不仅是国家的繁荣强盛,还有其诗意的生活方式,据说唐朝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妇孺村民都喜欢吟诗作对。语言是作为生命主体栖居与生存的家园,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现代社会变化迅猛,人们容易迷失精神家园,阻碍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诗的教育能打破将语文仅仅当作工具学科、技术学科的禁锢,并为学生的人格发展提供精神家园。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只有当诗发生和到场时,安居才发生”,古诗文教育正是给心灵、人格一个安顿处。

古诗文教育对健全学生人格结构的意义

人格既是一个统一的个体风格,也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所谓健全的人格,正是人格结构的和谐协调发展。以下从4个方面简述古诗文教育对完善人格结构的意义,这4个方面也是古诗文教育的着眼点。

1.古诗文可以培养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做人的骨气。古诗文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正是从寄寓了民族精神的古诗文中汲取精神的力量:从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到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我们可以感受到英雄的冲天豪气;从岳飞的《满江红》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英雄的凛然正气和铮铮傲骨。千古英雄之所以有浩然正气的人格,是与古诗文的精神滋养分不开的。真正的英雄是班超、岳飞、辛弃疾这些满腹诗文、精神浩瀚、投笔从戎的英雄,是张骞、苏武这些有坚定信念的英雄。我们今天要培养有民族正义感、使命感,有坚定信念和民族气节的新一代中国人。古诗文中有不少气势充沛,令人荡气回肠的名篇,这些名篇就是培养学生浩然正气的培养基。

2.古诗文可以培养生活情趣

健全的人格离不开健康的生活,学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现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但也出现了生活低俗化的倾向。文明的发展必须摒弃粗俗,古诗文和中国的古典园林一样,都是中国传统的雅致生活情趣的体现。陶渊明《归园田居》所述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表现的是一种脱离官场羁绊,享受田园劳动乐趣的平淡的生命本真的感悟。享受劳动乐趣,这是一种至高的生活情趣,是旷古的雅致生活。刘禹锡的《陋室铭》则是另一种雅致。富裕并不必然有美好生活,雅致才是文化的魅力。

3.古诗文可以培养本体性领悟能力

人能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和“我是谁”等本体性问题进行反思和领悟。能做本体性追问是人格结构健全的表现,是人格达到相当高度的特征。人总是在有限中追求无限,在短暂中追求永恒,在残缺中追求完美。从屈原的“天问”“上下求索”到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再到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习这些古诗词时,学生能和古人一起对人生进行本体性的思考和领悟,这种思考和领悟可以让人进入更高的人格自觉。

4.古诗文可以培养优秀品质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备条件,也是现代健全人格结构的重要内容。古诗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着优秀品质的范例: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古诗文中这些在逆境中奋起的光辉形象,会对学生形成一种人格上的示范,进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逆境中不会丧失信心而沉沦,并能以这些事例激励自己,做到愈挫愈勇、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避免精神价值的失落和人格结构的失衡,是基础教育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应强调语文并非技术性学科,而是构建人格和精神世界的真正的“基础性”学科。古诗文体现了人文的基础性,增加古诗文学习,并将古诗文教育立足于学生人格结构的建立和完善,对于在经济大潮中重建中国人的人格和精神家园有着深远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