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言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 白淋

让良言伴随学生健康成长0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的否定评价,目的是唤起学生的警觉,使其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然而,当教师批评学生时,使用的语言过于严厉或具有打击性,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可能还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以诚为本,让学生心悦诚服

教师批评学生时,既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事件,只有公平、诚意对待,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运用赞美、鼓励的语言,如“犯错并不可怕,改正后还是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改正这个错误”等。然而,有的教师却习惯使用 “你怎么这么笨” “问题肯定出在你身上”等打击学生信心的语言,久而久之,该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此外,教师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承担责任,从而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语言艺术,让批评变得和谐

严厉的批评教育方式可能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需要寻找一种既能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又能增进师生感情的教育方式。不妨从改变说话的方式入手,让批评变得和谐。

1.注重启发,增强学生自信心

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注重启发,多用肯定、开导的话语,让学生觉得自己“能行”。

比如,面对喧闹的课堂,教师可以说“各位同学,我相信你们可以让课堂安静下来”,这比教条式的命令“不要吵”更有效;面对学生做错题时,教师应该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只要认真起来,肯定能做对这道题目”,而不是说“笨死了,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批评是一门艺术,对于好胜的学生,教师可以先肯定其成绩,再指出其错误之处;对于自尊心强的学生,教师批评时要含蓄,语气要温柔;对于性情软弱的学生,教师要在批评中渗透鼓励与信任。

2.放大优点,用赞扬代替批评

孩子和成人一样,心中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因此,教师如果用赞扬来代替批评,效果可能会更好。刚担任初二(2)班的班主任时,我就听说小源同学的字写得很潦草,经常被其他教师罚写。果然,我第一次接触他的作业本时,发现依然是“龙飞凤舞”,便也想罚他重写。然而,就在不经意间,我看见他的作业本里有一个词语写得还算端正,于是上课时用赞赏的语气表扬他:“今天,我发现小源同学的作业中有一个词语写得很工整,希望他以后的作业也能像那个词一样,写得干净、整齐。”第二天,他的字体明显有进步。我在班上及时表扬了他:“同学们,小源同学的字确实有了进步,让我们继续寻找他的闪光点!”那节课后,我经常听到其他学科老师夸赞小源。有时候,教师只要改变一下态度,多看看学生的优点与长处,多给学生一些赞赏,他们一定会带给我们惊喜。

3.因材施教,巧妙指出“美中不足”

在批评教育时,很多班主任采用欲抑先扬的教育方式,“但是”一词带来了明显的转折,也带来了学生的反感。因此,我们要用巧妙的方式提醒学生。

例如:对于粗心的学生,教育他时,可以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有个关于考试的游戏,相信你一学就会,而且一定会玩得很好。这个游戏就是在每次考试交卷前再检查一遍试卷,看看有没有错误的‘小特务’,如果有就要在交卷之前把它捉出来,你说怎么样?”这样的间接提醒,比“但是”后面的直接批评效果更好,学生也乐于接受。

班上有位叫小芳的学生,在一次上课时,她没有认真听讲,而是专心地画画。我走到她身旁说:“既然你这么喜欢画画,那我就为你留一份作业,下课后为今天讲的课文配幅插图吧!”小芳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画本,此后再也没出现类似的情况,还成了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活跃分子。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不要重复他的过失,而是要充分表达其进步与优点。如此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密切。

4.循循善诱,让学生从认识中改正错误

初当班主任,对于批评学生的语言,我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句。诸如 “你这样做,真的对吗?”“还有谁敢与你为伍?”“如何向父母交代?”“你的行为配得上学生的身份吗?”……这些刻板的言辞,连我自己也觉得它们像一杯白开水,缺乏深度和温度,难以触动学生的心弦。

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批评学生时,可以选择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例如:在教育学生不要浪费资源时,光讲道理是不够的,可以通过让学生体验相关活动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道理。于是,我组织学生围绕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展了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题的“四个一”节约资源活动。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从细微处做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逐渐向“浪费”告别,节约的习惯如雨后春笋般形成。水龙头不再“流泪”了,“长明灯”减少了……通过这件事,我更明白了循循善诱的重要性。

持续关注,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大多数学生从心理上抗拒被批评,在受批评之后,可能会长时间处于消极状态。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还要做好批评后的善后工作。

我曾教过一位学生,其成绩突出,但是常在课堂上违纪。一次,在他又扰乱课堂纪律时,我将他带到办公室严厉批评了一番。谁知他竟因此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成绩断崖式下滑。我考虑是因为批评的善后工作没有做好才导致这个结果,于是诚恳地告诉他批评的用意,并为当时的严厉态度和激烈语言向他道歉。接下来,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成绩也在不断提高,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地摸索和研究,掌握批评艺术,在教育中巧妙地开展,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改正缺点,积极上进。此外,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还要关注场合、时间及契机等因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