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之德育渗透策略

作者: 唐宁

音乐教育之德育渗透策略0

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在音乐面前都能有所感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精髓体现在以审美为核心,即音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带领学生深入挖掘音乐歌曲的思想情感及艺术表现特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处世的道德修养,使之心灵得到陶冶。

寓教于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所谓“教化”实为教育感化的过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认为“乐”能对人的品格产生影响,从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安宁的作用。“寓教于乐”,以歌曲教学、欣赏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音乐课堂上,每教一首歌曲或一首音乐作品,便引导学生讨论音乐作品的感情和道理等,例如:《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教育学生做事要抱有坚持的态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歌曲,学生在学会演唱歌曲之后,我设计编创音乐剧环节,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分角色表演。在表演前,师生共同探讨如何表演,分析小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神态及推敲演唱声音,讨论激发了学生们表演的热情,通过音乐剧表演,学生们对歌曲的思想有了深刻体会,在表演后,每一组学生都会谈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学生们不仅从歌曲中懂得了道理,还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强了协作意识,学会了共同合作,同时体会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健康向上的心态,达到了德育的效果。

潜心挖掘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元素

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和新课程“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点,潜心挖掘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元素,创设音乐情境,突出歌曲的情感教学。同时,注意观察每位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应予以尊重,在音乐的优美旋律,积极健康的歌词的感染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每首歌曲不同的表现内容,挖掘歌曲的情感元素,使学生在把握整体音乐感受的同时,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的各环节。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的教学中,当学生第一眼看到小乌鸦图片的时候,对它并没有太多的喜欢,但当老师把“乌鸦反哺”的故事通过歌声传达给学生后,学生深受感动。众所周知,这首歌曲的重点除了学唱之外,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播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在学唱这首歌曲之后,我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从《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小乌鸦身上学习到了什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讨论,大部分学生在谈论中都结合了自己的生活,谈了谈自己在家中尊敬长辈的实例。在音乐的感召下,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歌曲情感元素的影响下,达到育人效果。

因“材”施“德”,弘扬民族艺术

每首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这些情感正是塑造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养分。身为音乐教师,首要任务便是深入探索和理解每一部作品,精准地把握其音乐形象,有时巧妙设问,有时紧扣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点燃他们内心美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首先要被音乐作品所打动,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角色,情感激荡,学生才能随之入境,情感自然流露。当教师以丰富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去启迪、描述某一作品,并通过充满激情的范唱、指挥或弹奏将其呈现,作品之情便能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

《沂蒙山小调》是一曲充满山野风情的小调,歌曲中描绘了沂蒙山区的美丽风景,与此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深爱着自己家乡的情感,那些赞颂沂蒙山风光的歌词,仿佛每一句都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传奇故事。全曲的音乐风格舒展豪放,优美动听,就像沂蒙山的劳动人民一样,宽厚质朴,坚韧不拔。《沂蒙山小调》一课的教学中要突出3点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学习小调音乐了解山东民歌的风格并且有表情地演唱;二是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从中了解我们民族的曲艺——小调;三是通过演唱学习来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爱”来自于内心。激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表演,都应从创设和谐氛围入手,包括老师的言行、师生间对作品情感上的互动交流等,都应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提高歌曲表现的创造性,设立“创意奖”

《家乡美》一课是让学生通过民歌体会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家乡热爱之情的音乐内容。本课中汇集江苏、内蒙古等各地方民歌,每首歌曲风格迥异。如何能让学生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同时有兴趣、有感情地表现音乐,是教育的重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由原先在准确把握歌曲曲调的同时唱好歌曲,改为①深入理解歌曲内容,准确把握歌曲情绪演唱好歌曲;②通过学唱民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增强民族自尊心;③通过唱家乡,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目标的重新设定使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也发生了改变,音乐课堂也发生了改变。待学生会唱歌曲之后,为了提高学生演唱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设计了一个结合生活的音乐游戏活动——“应聘草原小导游”,要求每组将歌曲进行艺术化处理,目的是通过演唱比一比谁能被同学们认可成为最出色的草原小导游并去大草原观光。设计这一环节的理念是通过歌唱大草原,让学生感受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美丽风光、热爱家乡人民的真挚情感。在展示中,有的组设计了一些歌曲的旁白如:“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团友们见面,倾听我的歌声,感受我们家乡的美景吧!希望我的服务让大家满意!”;还有的组开门见山地用舞蹈欢迎宾客的到来。学生们的种种设计构思,表现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对于学生的表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分别授予了“最佳表演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创意奖”。将爱家乡、爱少数民族艺术有机融进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会到快乐的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五爱精神”,从而寓德育与音乐教学中。

这些教学措施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会逐步渗透进学生的行为品质和行为能力中,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希望通过对音乐教育的不懈追求,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快乐的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