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用药小常识

作者: 吴金花

很多人一有头痛脑热、咳嗽咽痛,可能首先想到使用抗菌药物。然而,抗菌药物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带来诸如细菌耐药性、不良反应等严重后果。所以,深入了解抗菌药物用药小常识,对维护身体健康极为重要。

什么是抗菌药

抗菌药是一大类药物的统称,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其主要任务是对抗那些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

抗菌药物的工作原理

想象一下,人体就像是一个小王国,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细胞居民。致病菌就像一群不速之客,想在这个王国里捣乱。

抗菌药物则是这个王国的秘密武器。有些抗菌药物就像狙击枪,能够精准识别致病菌,然后附着在它们的身上,破坏细胞壁或者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膜就像是细菌的“保护屏障”,一旦被破坏,很快就会死亡。还有些抗菌药物像干扰器,会进入致病菌内部,干扰其正常生理活动,比如干扰细菌制造蛋白质或者遗传物质的过程。细菌没有了正常的蛋白质或者遗传物质,就无法正常生长和繁殖,最后只能走向灭亡。

抗菌药物不是万能药

很多人在生病的时候,习惯服用抗菌药物。其实,抗菌药物只能对细菌性感染有效,对于病毒引起的疾病可就无能为力了。

就拿感冒来说,大部分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像鼻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个时候患者服用抗菌药物,没有什么效果。

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滥用抗菌药物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用药误区,会给机体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产生耐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就像是在给细菌进行一场特殊的“筛选压力”。那些没有被抗菌药物杀死的细菌会变得更加强壮,会逐渐适应抗菌药物的攻击,并且产生抵抗能力。一旦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以后再用这种抗菌药物就不管用了。如果越来越多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到时候可能就会面临无药可用的临床困境。

破坏身体微生态平衡

人体内住着很多有益的微生物。比如,肠道里含有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但是,抗菌药物可分不清谁是好细菌,谁是坏细菌,它们在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可能会导致一些有益菌群被抑制或破坏。这样一来,身体里的微生态平衡就被破坏了,并导致一些新的健康问题,比如腹泻、消化不良等。

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对抗细菌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比如,有些患者服用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可能会过敏,出现皮疹、瘙痒,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这是非常危险的。有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脏或者肾脏的功能,如果长期滥用,就会对这些重要器官造成损害。

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谨遵医嘱

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一定要先去看医生。医生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侦探,会通过询问症状、做检查等方式,来判断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或者是其他的疾病。如果是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感染的类型、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而且,医生还会指导用药疗程、频率、剂量、次数等。作为患者,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千万不能自己随便调整剂量或者停药。

不要自行买药

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有点小毛病,就去药店随便买点抗菌药物服用。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没有医生的诊断,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细菌感染,胡乱用药只会给身体带来风险。虽然现在很多药店有药师可以提供一些用药建议,但他们毕竟不能像医生那样详细了解病情,所以用药前还是要先看医生。

按时按量服药

一旦医生开了抗菌药物,就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这就像给身体制定了一个作战计划,只有按照计划来,才能有效打败细菌。比如,有些抗菌药物需要一天服用3次,那就要在一天内均匀分布用药时间,不能想什么时候服用就服用。而且,不能因为感觉症状好一点了就自行停药。抗菌药物要把细菌彻底消灭掉才算是胜利,如果过早停药,那些残留的细菌可能就会卷土重来,而且还可能产生耐药性变异,产生耐药性。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有时候,患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就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和抗菌药物一起服用可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效果,或者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比如,含钙、镁、铝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和某些抗菌药物一起服用,会降低抗菌药物的吸收,降低药效。所以,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来判断是否可以同时服用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使用抗菌药物的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更加谨慎。一方面,儿童的肝脏和肾脏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一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更大的负担。另一方面,儿童对抗菌药物的反应可能和成年人不一样,有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比如,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能会影响软骨发育,所以一般不用于儿童。如果儿童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并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正确的剂量。

老年人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比如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如年轻人,这就意味着对抗菌药物的消除能力会减弱。所以,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剂量可能需要适当减少,避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产生不良反应。而且,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可能会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这就更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其用药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到胎儿或者婴儿的健康。在怀孕期间,很多抗菌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孕妇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格外小心。例如,四环素类抗菌药物会影响胎儿的牙齿和骨骼发育,孕妇应避免使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抗菌药物时,也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可能需要暂停哺乳或者选择对婴儿安全的抗菌药物。

如何保存抗菌药物

一般来说,大多数抗菌药物需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有些抗菌药物需要冷藏保存,比如某些生物合成的抗菌药物。如果把需要冷藏的抗菌药物放在常温下,时间长了就可能会降低药效。

常见的抗菌药物使用误区

误区一:越贵的抗菌药物越好

很多人在买药的时候,总是觉得价格高的抗菌药物效果肯定好。其实不然,抗菌药物的疗效并不是由价格决定的,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合治疗特定的细菌感染。有时候,一种便宜的抗菌药物可能就足以对付某种细菌感染,而昂贵的抗菌药物可能并没有更好的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带来更多的不良反应。

误区二: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有些人担心自己会被细菌感染,就提前吃抗菌药物来预防。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抗菌药物只能用于治疗已经发生的细菌感染,而不能用于预防。在没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只会增加细菌耐药性风险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误区三:症状一消失就停药

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很多人在服用抗菌药物后,一旦感觉症状消失了,就马上停药。其实,这个时候细菌可能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如果停药过早,细菌就会再次繁殖,导致病情复发,而且还可能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的搭配使用

有时候,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或者减轻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会和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与退烧药搭配

当细菌感染引起发热时,可能会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和退烧药。但要注意,不同的退烧药和抗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和某些抗菌药物一起使用时,可能会增加肝毒性风险。所以,在使用这种搭配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与益生菌搭配

如果因为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出现腹泻等症状,可以考虑在使用抗菌药物2小时后再服用益生菌,以帮助恢复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但抗菌药物和益生菌不能同时服用,因为抗菌药物会抑制益生菌活性,影响益生菌的效果。

了解抗菌药物用药小常识是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必修课,从正确判断感染类型,到遵循医嘱用药,再到特殊人群的谨慎对待,每一个环节都关乎健康。让我们在生活中理性对待抗菌药物,确保其发挥积极作用,远离因滥用带来的风险。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