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致不孕
作者: 李晓娟 邱育红
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PID),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主要指女性上生殖道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子宫、输卵管、卵巢宫旁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常累及邻近组织,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炎症可局限于一个地方,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可导致不孕、异位妊娠(宫外孕)、慢性盆腔痛、炎症反复发作,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本文将详细介绍盆腔炎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并探讨其对不孕的影响。
为什么盆腔炎会引起不孕
盆腔炎不仅会引起下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还可能对女性的生育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以下是盆腔炎引起不孕的几个主要原因。
影响子宫内膜生长
子宫内膜是胚胎着床和发育的重要场所。盆腔炎会导致子宫内膜炎症,破坏子宫内膜的结构,使其不利于胚胎着床,从而降低怀孕机会。
影响输卵管功能
输卵管是卵子从卵巢到子宫的必经之路。而盆腔炎可影响输卵管,影响其正常的蠕动功能。其中,输卵管粘连会阻碍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导致不孕;还可能引起输卵管积水及输卵管周围粘连,增加不孕概率。
影响卵巢功能
卵巢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激素的重要器官。盆腔炎会影响卵巢的正常功能,干扰卵巢的激素分泌,影响卵泡的发育和排卵过程,减少怀孕的可能性。
分泌物影响精子
盆腔炎会造成精子和宫颈分泌物的异常,其中可能含有炎症细胞和细菌,可能降低精子的活力和数量,甚至直接灭杀精子,从而影响怀孕概率。
盆腔炎的表现
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起病急,症状多样且明显,主要症状有下腹部疼痛、发热、白带异常、月经异常、排尿困难等。
(1)疼痛:急性盆腔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下腹部剧烈疼痛,大多呈持续性,有时会阵发性加重,可能放射至腰部或大腿内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
(2)发热: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 ℃以上,甚至出现寒战。而发热是身体对炎症的一种反应,表明免疫系统正在积极应对感染。
(3)白带异常:急性盆腔炎患者的白带通常会增多,颜色可能呈黄色或绿色,质地黏稠,有时伴有异味。这是由于炎症致使分泌物异常,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4)月经异常:月经周期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甚至出现不规则出血。这种异常现象是盆腔炎引起的内分泌失调所致。
慢性盆腔炎
(1)疼痛:慢性盆腔炎症状通常没有急性盆腔炎剧烈,但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慢性盆腔炎患者常常感到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持续时间较长,在劳累或久坐后加重。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有些患者则有较为明显的疼痛感。部分患者出现腰骶部酸痛的症状,这是由于盆腔炎症引起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所致。这种酸痛感在劳累或久坐后尤为明显,甚至影响日常活动。
(2)白带增多:慢性盆腔炎患者白带有所增多,颜色和质地也可能发生异常变化,通常不如急性期那样明显。值得注意的是,而白带异常是慢性盆腔炎的非常重要表现,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3)月经异常:慢性盆腔炎会影响月经周期规律,出现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甚至可能出现闭经。月经不调是慢性盆腔炎的常见症状,与炎症引起的内分泌失调有关,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健康,还可能对心理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4)全身症状:部分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失眠等全身症状,可能与炎症引起的全身反应有直接关联,也可能与长期慢性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有关,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盆腔炎的病因
病原体
病原体分为外源性及内源性,两种病原体可单独存在,但通常为混合感染。
(1)外源性病原体:主要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球菌、沙眼衣原体等。
(2)内源病病原体:指原寄居于阴道内的菌群,包括需氧菌及厌氧菌,以混合感染多见。常见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阴道加德纳菌、脆弱类杆菌等。
感染途径
(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病原体沿外阴、阴道、宫颈黏膜、子宫内膜、输卵管黏膜蔓延至卵巢及腹腔,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盆腔炎的主要感染途径。
(2)经淋巴系统蔓延: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盆腔结缔组织及内生殖器其他部分,是产褥感染、流产后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
(3)经血液循环传播:侵入人体的其他系统的病原体,可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器,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4)直接蔓延:腹腔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至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右侧输卵管炎。
盆腔炎的诱因
性活跃者、有宫腔操作史、过度清洁、慢性宫颈炎都是盆腔炎常见的高风险因素。全面了解这些诱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盆腔炎的发生率。
性活跃者
性行为是盆腔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性活跃者,尤其是那些有多个性伴侣或不使用安全套的女性,更容易感染性传播疾病(STDs),如淋病或衣原体感染,进而引发盆腔炎。
宫腔操作史
进行过宫腔操作的女性,如人工流产、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检查等,也容易引发盆腔炎。这些操作势必损伤子宫内膜,可能导致细菌进入子宫腔,从而引发感染。因此,在进行任何宫腔操作后,需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过度清洁
虽然保持个人卫生很重要,但过度清洁(如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频繁冲洗),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导致有害细菌过度繁殖。建议使用温和的清洁产品,但需避免过度清洁。
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是宫颈长期受到炎症侵害的结果,致使宫颈黏液分泌异常,增加细菌上行感染的风险。患者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治疗,以降低盆腔炎的发生率。
盆腔炎的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
为了预防盆腔炎的发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至关重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以防破坏私密处的自然菌群平衡,增加感染的风险。清洗时,应从前向后清洗,避免将私密区域的细菌带入子宫。
在月经期间,建议使用卫生巾而不是卫生棉条,因为卫生棉条可能增加细菌进入子宫的机会,从而增加盆腔炎的风险。此外,应定期更换卫生巾,保持外阴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妇科问题,是预防盆腔炎的重要措施。如果发现有子宫炎、宫颈炎等妇科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这些疾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出现细菌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盆腔炎的治疗措施
抗感染治疗
医生根据盆腔炎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抗生素选择通常基于患者的病史、症状、病原体。为了确保治疗效果,医生会开具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有效覆盖多种可能的致病菌,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抗生素治疗通常需要持续7~14 d,具体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缩短疗程,也不能自行减少剂量,避免因剂量不足而降低治疗效果,甚至引发耐药性。在进行抗生素治疗期间,患者需每天按时服药,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浓度维持在有效水平。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不可自行停药,因为过早停药会让病情复发或细菌耐药。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盆腔炎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输卵管脓肿、盆腔脓肿),药物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感染。在这种情况下,手术治疗成为必要的选择,旨在清除感染组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尽可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开几个小孔,插入腹腔镜进行操作。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较小的脓肿或早期感染。在某些情况下,如脓肿较大、位置较深,需要进行开腹手术。开腹手术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但可以更彻底地清除感染组织。对于已经形成的脓肿,通过手术引流脓液,减轻炎症反应,防止脓肿破裂导致更严重的感染。手术后,患者要密切监测,确保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预防术后并发症。通常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待病情稳定后才能出院。出院后,应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盆腔炎的预防和控制需从日常生活的方面入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如已确诊患有盆腔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进行治疗,并做好日常的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