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突然加速 警惕阵发性心动过速
作者: 李磊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表现为心跳速度突然加快,超过正常范围,且发作时间短于30 s,能够自行复律。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阵发性心动过速可分为窦性、房型、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本文将详细探讨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相关知识。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基本知识
定义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突然出现快速且规则的节律异常,心率通常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一般为60~100次/ min,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可达150~250次/ min以上。这种快速的心率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起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
分类
(1)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多种类型,通常由心脏的电生理传导系统出现异常,导致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紊乱所引起的。这种类型的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但心率极快。
(2)室性心动过速:这种心动过速起源于心室的心动过速,通常是由于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脏疾病,导致心室肌细胞的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增加所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心率也较快,病情相对较为严重,可能导致心搏骤停。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因
生理因素
(1)运动和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或情绪过度激动时,身体会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并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心率加快可能会引发阵发性心动过速。例如,运动员在高强度比赛后,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心动过速发作;一些人在受到惊吓或极度兴奋时,也可能会出现类似情况。
(2)饮酒和吸烟:饮酒和吸烟对心脏有不良影响。酒精会直接作用于心脏,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使心率加快,同时还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吸烟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血管收缩,增加心脏的负担,也可能诱发阵发性心动过速。
病理因素
(1)心脏疾病:多种心脏疾病都可能导致阵发性心动过速,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心脏的电生理传导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引发心动过速。例如,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容易引发室性心动过速。
(2)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内分泌和代谢紊乱也可能是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之一。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也会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进而可能引发心动过速;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神经和血管病变,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也可能出现阵发性心动过速。
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副作用,从而导致心动过速。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因为剂量不当或个体差异等原因,反而引起新的心律失常,包括阵发性心动过速。此外,一些含有麻黄碱的药物,如感冒药中的伪麻黄碱,也可能会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引发心动过速。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症状
心悸
心悸是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快速跳动,且这种跳动感通常非常强烈,有时甚至会感觉心脏要跳出嗓子眼。可能还会伴随胸部不适(如胸闷、胸痛等症状),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头晕和乏力
由于心脏泵血功能受到影响,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和乏力的症状。头晕可能表现为眩晕、眼前发黑等,严重时会导致昏厥;乏力则表现为身体虚弱,四肢无力,活动耐力下降。
呼吸困难
当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肺部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肺部瘀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严重时可能需要采取急救措施。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1)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家族病史等。了解这些信息对于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非常重要。例如,如果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心律失常疾病,那么患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2)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是心脏和血管系统,检查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血压等。在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患者的心率加快,心律可能呈现规则或不规则的快速跳动。通过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节律异常的情况。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可以记录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显示出心率、心律、QRS波群形态等信息。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可以明确诊断心动过速的类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室性心动过速。对于一些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Holter)进行24 h或更长时间的监测,以捕捉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变化。
其他检查方法
(1)心脏超声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对于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是由于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动过速。例如,如果发现心脏瓣膜有病变,那么可能是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动过速。
(2)电生理检查:电生理检查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在电生理检查中,医生会将电极导管插入心脏,直接刺激心脏的电生理传导系统,观察心脏的反应,以确定心动过速的起源和机制。电生理检查对于诊断复杂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乳制品等,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合理饮食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减少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2)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免疫力,但要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心脏负担过重。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预防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4)控制情绪:情绪过度激动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可以减少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治疗基础疾病
如果患有心脏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紊乱等基础疾病,应积极进行治疗,有助减少阵发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如,冠心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改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进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以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治疗措施
刺激迷走神经
(1)颈动脉窦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手指轻轻按压一侧颈动脉窦(位于颈部外侧,甲状软骨上缘水平),每次按压5~10 s,可重复2~3次。按压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化,若心率减慢,则说明治疗有效。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Valsalva动作:患者深吸气后紧闭声门,用力呼气,持续10~15 s。这种动作可以刺激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如果一次动作无效,可以重复进行几次。
药物治疗
(1)室上性心动过速: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常用的药物有腺苷、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心脏的电生理传导系统,使心率减慢,从而缓解心动过速症状。
(2)室性心动过速:对于室性心动过速,常用的药物有胺碘酮、利多卡因等。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心室肌细胞的自律性和触发活动,使心率减慢,从而缓解心动过速症状。
电生理治疗
(1)导管消融术:导管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部分室性心动过速。在导管消融术过程中,医生会将电极导管插入心脏,找到心动过速的起源点,然后通过射频能量或冷冻能量将起源点消融,从而消除心动过速的根源。导管消融术的成功率较高,复发率较低,是目前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方法之一。
(2)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是一种植入体内的电子装置,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室性心动过速和心搏骤停。当检测到心脏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ICD会自动发出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ICD对于预防心搏骤停和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阵发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症状。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对于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等,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保障心脏的正常运行,提高生活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帮助读者对阵发性心动过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心脏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