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右心声学造影
作者: 刘红梅
近年来,心脏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且大多数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做好早期筛查和诊断很重要。右心声学造影是常见的检查方式,但是很多人了解不多。为此,本文对右心声学造影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
什么是右心声学造影
右心声学造影是一种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进行的检查方法,旨在评估心脏右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检测心内分流等异常情况。在使用右心声学造影时,需要先给受检者注入微泡造影剂。这种造影剂中含有微小气泡,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安全地进入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从而顺利进入右心系统。在超声造影检查时,仪器可以通过微泡与血液之间的声学特性的差异获取图像,从而清晰地显示受检者的右心房与右心室的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同时,医生也可以通过观察造影剂在右心腔内的充盈情况评估右心室壁的运动情况,从而判断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是否正常。此外,在使用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时,还可以检测心内分流情况,包括分流的位置、程度等,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右心声学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
在心脏疾病诊断中,右心声学造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诊断
首先通过右心声学造影,可以很好地检测心内分流情况。对于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通过右心声学造影可以根据造影剂在右心房的充盈情况,观察右心房的缺损。一般来说,在造影图像中,可清晰显示造影剂从右心房通过缺损处流向左心房的分流情况,从而判断右心房是否存在缺损。如果存在缺损,还可以了解缺损的大小以及分流情况,弥补常规超声检查难以准确判断的局限性。此外,右心声学造影还可通过造影剂的充盈情况,观察缺损的位置和分流程度,从而诊断室间隔缺损(VSD),也能为后续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在动脉导管未闭(PDA)诊断中,通过右心声学造影,可显示造影剂从肺动脉通过未闭的动脉导管流向主动脉的情况,更好地评估动脉导管未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还可以进一步评估分流量的大小。此外,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以通过右心声学造影来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帮助医生了解心脏内部结构异常,同时还能观察血流路径的改变情况,包括是否存在右心室肥厚等病变、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等,从而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治疗。
评估右心功能
在使用右心声学造影时,可通过观察造影剂的充盈情况评估右心室的功能。一般来说,右心室的射血分数在40%~60%。如果右心声学造影显示右心室造影剂排空延迟、充盈不完全等,则表明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右心声学造影还可用于评估右心室舒张功能。医生通过观察造影剂的充盈速度和充盈模式,可以评估患者的右心室舒张功能,判断是否存在舒张早期充盈受损或舒张晚期充盈受限等情况。此外,可以通过右心声学造影有效评估右心房的大小、形态和功能。其中,造影剂充盈右心房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反应右心房的容量变化,医生会根据右心房的容量变化评估右心房的功能,并为寻找病因提供有效的参考。
检测右向左分流
通过右心声学造影,可以确定分流的来源,以及根据造影剂的充盈情况,评估患者右心房的左右分流程度。根据分流程度的不同,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疾病。
在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会伴随呼吸困难情况。在具体治疗时,需要确定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此时,医生可以根据右心声学造影的结果判断呼吸困难是否和心脏疾病相关。如果有,则右心声学造影会显示右心结构和功能异常,或者存在心内分流等情况;如果没有,右心声学造影显示右心系统正常,这时就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此外,右心声学造影还可以很好地区分心脏杂音来源。在发现患者存在心脏杂音的时候,需要进一步确定心脏杂音的来源。通过右心声学造影,可以帮助医生区分杂音是由右心系统病变引起,还是其他原因引起。
右心声学造影的具体操作方法
检查前的准备
患者在接受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前,需要了解右心声学造影的目的、方法、益处,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如果患者存在过敏史,尤其是对造影剂成分(如六氟化硫等)过敏,要提前告知医生,以免在检查的时候出现造影剂过敏的情况。医生也会提前准备好相关仪器设备,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以获得最佳的图像分辨率。患者的体位通常选择左侧卧位,确保心脏部位充分暴露出来,方便超声探头放置,从而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
准备造影剂
目前,应用于右心声学造影剂的常见造影剂为六氟化硫微泡,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在使用前,需要检查造影剂的有效期、包装是否完整等。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按照说明书的步骤准确配置造影剂。
造影剂注射
医护人员为患者建立外周静脉通路,选择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确保静脉通路通畅,无渗漏。完成后,在超声心动图仪的监测下注射造影剂,通常注射剂量在5~10 mL。一般采取一次性快速推注,注射速度要保持适中,确保影剂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足够浓度的微泡进入右心系统。
图像采集
完成造影剂注射之后,超声心动图医生需要迅速将超声诊断的模式切换到预先设置好的心脏标准切面,然后连续采集图像,对患者的右心系统进行扫描检查。采集图像的时间一般持续到造影剂完全通过右心系统,通常为1~2 min。在图像采集时,需要确保质量清晰,可以很好地显示心脏结构和造影剂的分布情况。
检查后处理
完成检查后,患者需要在检查室观察15~30 min,如果有呼吸困难、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同时,医生会将采集的图像进行处理,分析检查结果,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右心声学造影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提升右心声学造影准确率,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排查患者的过敏史
在给患者进行右心声学造影时,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对造影剂成分(如六氟化硫等)、其他药物,以及食物的过敏情况等,确保不会在检查时出现造影剂过敏的情况。
做好患者心理安抚
有些患者在接受检查前,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检查结果。所以在检查前,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详细解释右心声学造影的目的、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用温和的语言进行安抚,让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完成检查。
指导患者做好呼吸配合
在患者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配合,确保可以采集到清晰的心脏图像。
造影剂注射的相关注意事项
在为患者注射造影剂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检查要求准确抽取造影剂的剂量,避免出现剂量过多引起的不良反应,或造影剂剂量过少导致的图像质量不清晰。此外,还需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确定不同的剂量范围,确保造影剂可以符合检查的需求。在注射造影剂时,需要注意保持注射速度适中,因为注射速度过快会引起患者局部疼痛和不适感,注射速度过慢会导致造影剂在进入右心系统前就已经消散,难以满足造影检查后的效果。注射时,尽量选择一次性快速推注,但不要暴力推注。
图像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
在注射造影剂时,需预先选择好合适的超声心动图切面,然后根据造影剂在右心系统的充盈情况,对切面进行微调,以确保能够完整、清晰地观察到右心房、右心室以及可能存在的心内分流情况。为了保证采集的图像质量,还需要在造影前检查仪器的各项参数设置,如增益、时间增益补偿、深度等是否合适。
监测不良反应
在进行右心声学造影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皮肤瘙痒、皮疹、红斑等皮肤过敏表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症状。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立刻停止操作,并且给予相应措施进行干预。此外,还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如果有,要考虑是否由造影剂的注射剂量或者注射速度引起,同时让患者保持平卧休息,严重时还要给予对症治疗。
确保设备与环境安全
在进行右心声学造影时,需要提前检查超声心动图仪,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同时,检查室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结束语
总之,了解有关右心声学造影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心脏疾病患者减少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这不仅能提高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减轻痛苦和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