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作者: 陈蕊心脏作为人体至关重要的脏器,就犹如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时刻在驱动着生命的运转。其中,冠状动脉恰似这台发动机的输油管,能为心脏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然而,当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闭塞时,就会造成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健康。此时,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及时、专业的医疗救治,还要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而形成的一种严重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病因的作用下,会导致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供血不足,而此时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使得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这种情况一旦持续20~30 min以上,容易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医学研究发现,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较多,如过度疲劳会使得心脏负担加重,导致心肌需氧量骤增,进而引发心肌梗死;情绪激动、暴饮暴食、便秘等也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导火索。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心肌会受到损害,致使收缩力显著下降,进而造成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限,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气滞等症状,且全身其他器官也会因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出现功能障碍。
心脏破裂风险极高
急性心肌梗死会引发心律失常,如果未得到及时控制,病情进展到后期就可能导致心脏破裂,造成大出血。
炎症反应
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坏死,触发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不仅会引发心包炎,还可能会出现心包积液,致使心功能急剧下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期护理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需要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平稳呼吸,并拨打120急救电话,确保患者及时被送往医院救治。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心理护理
因为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使得患者会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噪音干扰,并给予支持与安慰,使患者能够保持心态稳定。
吸氧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动脉血氧降低的问题,需要通过合理吸氧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心律失常风险。此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调节吸氧速度和流量,确保将流量控制在4~6 L/min。一开始需要持续吸氧3~5 d,待病情稳定后即可间歇性吸氧,流量也可以调低至1~2 L/min。
疼痛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患者时常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为了避免疼痛影响病情控制,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正确处理情绪,避免应激反应;同时,需要根据疼痛程度适时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哌替啶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其身体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