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烦恼的眩晕
作者: 林冲在日常生活当中,相信不少人有过眩晕的经历,但往往不当回事,认为可能是没休息好或贫血所致,休息一会儿或补充点营养就好。其实,造成眩晕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详细介绍眩晕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大家的重视程度。
什么是眩晕
眩晕是指一种主观感觉障碍,患者会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发生旋转或摇动,大多伴随着客观的平衡障碍或者无意识障碍等。
眩晕的原因和症状
不同的眩晕情况,其病因也会有所不同。常见的眩晕有耳性眩晕(周围性眩晕)、脑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全身疾病眩晕、眼源性眩晕、神经精神性眩晕等。
耳性眩晕
耳性眩晕是指内耳前庭至前庭神经颅外段之间的病变所引起的眩晕,其病因和症状表现如下。
(1)晕动病:由于乘坐车、船或飞机时,内耳迷路受到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2)位置性眩晕:头部处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
(3)药物中毒:由于患者对药物敏感,内耳前庭或耳蜗受损所致。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
(4)前庭神经元炎:由前庭神经元发生炎性病变所致,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比较长,可以达到6周,痊愈后一般很少复发。
(5)迷路炎:由表皮样瘤、炎症性肉芽组织等中耳病变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所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散所致。
(6)梅尼埃病:由于内耳的淋巴代谢失调、淋巴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引起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具有复发性特点。
脑性眩晕
脑性眩晕是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及其纤维联系、小脑、大脑等病变引起的一种眩晕症状,其病因如下。
(1)癫痫:有些癫痫患者发作时会出现脑性眩晕。
(2)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见于多发性硬化和延髓空洞症,常以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及无力为首发症状,可有眩晕、视力障碍及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3)颅内感染性疾病:见于颅后凹蛛网膜炎、小脑脓肿等。除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外,还有感染症状。
(4)颅内占位性病变:见于听神经瘤、小脑肿瘤、第四脑室肿瘤和其他部位肿瘤。听神经瘤、小脑肿瘤除了会引发眩晕外,常有进行性耳鸣和听力下降,以及头痛、复视、构音不清等。其他肿瘤因部位不同,表现各异。
(5)颅内血管性疾病:见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偷漏综合征、延髓外侧综合征、高血压脑病、小脑或脑干出血,多有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高血压脑病还可出现恶心、呕吐,重者抽搐或昏迷。小脑或脑干出血常以眩晕、头痛、呕吐起病,重者很快昏迷。
(7)其他因素:如脑震荡、脑挫伤及脑寄生虫病等。
全身疾病眩晕
(1)中毒性疾病:见于急性发热性感染、尿毒症、重症肝炎、重症糖尿病等。每种疾病均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眩晕只是一个伴随症状。
(2)血友病:见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贫血、出血等,眩晕是其中一个症状。
(3)心血管疾病:见于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瓣膜病、心肌缺血、颈动脉窦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等。患者在出现血压、心率、心律变化的同时,伴有眩晕。
眼源性眩晕
(1)屏幕性眩晕:看电影、看电视、用电脑时间过长或距离屏幕距离过近均可引起眩晕。
(2)眼病:见于先天性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眼肌麻痹、青光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表现为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眼肌麻痹等,眩晕是其症状之一。
神经精神性眩晕
见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等,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胸闷、心悸、气短、食欲缺乏、乏力、情绪低落、自卑、思维缓慢等临床症状。
眩晕的预防
眩晕患者外出时,应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发生,同时做好以下事项。
(1)夏冬季节,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发生各种脑血管意外,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此时要注意多饮水,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经确诊后,可以遵医嘱服用扩张血管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
(2)在长时间伏案工作后,应适当活动颈部。枕头高度适宜,不能垫枕过高,以防颈源性眩晕的发生。治疗上多采用康复方法,如颈椎颌枕吊带牵引、推拿手法治疗、针灸等,严重的需要手术
治疗。
(3)对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内分泌性眩晕、高血压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眼病。
(5)对于因精神因素导致的眩晕,首先应解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可适当给以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但要避免长时期使用镇静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耐受性和依赖性。
眩晕的康复锻炼
眩晕患者在日常还需要坚持锻炼,也能起到防治眩晕的作用。在此推荐以下动作:
(1)两手无名指同时弯曲,接着伸直,然后一手拇指与食指抻拉另一手的无名指10~20次,并从指尖到根部轻轻揉捏1 min。无名指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通行的部位,按摩无名指具有清热除烦、宁心安神、清心火、开窍醒神的作用。
(2)端坐在椅子上(别靠椅背),接着慢慢挺胸站起身来,再慢慢坐下,刚开始反复做10次,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次。该动作可让大脑逐渐适应因身体位置的改变带来的生理改变。
(3)每天早晨站在镜子前面,先目视自己一会儿,再紧闭双眼,保持1 min。接着单手扶住旁边的椅子背,轮流单脚站立30 s。每天操练1~3 min。
结束语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感受到天旋地转,需要提防眩晕的发生,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