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手术麻醉
作者: 李艳生所谓麻醉,就是利用特定的药物,让患者的身体局部或所有部位丧失疼痛感,为手术提供有利的环境,从而达到安全无痛的治疗目的。麻醉不仅用于提升手术的舒适性,也在临床其他领域得到应用,比如开展无痛人流、无痛胃肠镜检查、小儿无痛输液等,同时还广泛用于疼痛管理及重症监护等领域。麻醉是手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很多患者对麻醉心存顾虑,甚至存在认识误区。为此,本文将科普麻醉的一些常识。
麻醉有哪些类型
临床麻醉方式不仅限于全麻,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且每种麻醉都有相应的操作方式。如何区别不同麻醉方式,主要是根据麻醉对身体的哪个部分进行影响进行区分。麻醉主要是利用指定药物,从而阻断人体某些部位的痛觉信息。如果将人类神经系统比作一个“思维导图”,大脑是整个图的中心,而身体的各种器官和部分则是由一条“直线”(神经)连接起来。常见麻醉类型如下。
(1)全身麻醉:切断中心与框架之间的“直线”,这样患者的脑部就会失去对疼痛的感知。
(2)区域阻滞麻醉:将麻醉药物注入脊神经周围,切断一部分“直线”,阻滞神经功能,使躯体某一区域无痛感。
(3)局部麻醉:只要将一条“直线”切断,患者局部便不会感觉到疼痛。
麻醉前后需要做什么
进行麻醉前
麻醉医生要对患者的药物使用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目前的病情和手术的具体内容,确定最佳的麻醉方法。在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实施手术的同时,还要监测其各项生理指标,并对出现的各类异常状况进行及时处置。
手术完成后
麻醉医生要适时地调节麻醉剂的用量,让患者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尽早恢复知觉。麻醉医生要做的,不仅是让患者在手术室里无法感受到疼痛那么简单,还要为患者复苏或可能的紧急状况做好准备。
麻醉是否影响智力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全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持续提升。只要麻醉医生掌握好药物剂量与类型,合理调整用药方案,并不会对患者的智力造成任何伤害。
麻醉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麻醉后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需要进行相应的饮食管理。若是表面、局部浸润或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饮食没有特别禁忌。若是椎管麻醉,会影响患者消化道,应谨慎进食。 全麻患者,首先要禁食,再根据病情,逐渐从流质和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食物。此外,在术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量不要长期卧床,可以适当进行肢体活动,帮助术后尽快康复。
结束语
普及麻醉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可以有效解除患者对麻醉的焦虑情绪,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