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前后的关键康复措施
作者: 张林手术是临床治疗多种骨科疾病及创伤性骨折的常用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受损的功能,但因创伤性较大,会产生严重的疼痛及术后并发症。因此,要重视手术前后的关键康复措施,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什么是骨科手术
骨科手术是在麻醉下,经不同方法对骨折部位或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包括骨牵引、外固定、清创、关节复位、开放性骨折处理、肌腱移位术、延长术、关节融合术、骨骼矫形手术等。因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易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系列影响,故术后康复非常重要。
骨科手术前的关键康复措施
术前做好风险评估及准备工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慢性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带有多种基础疾病,从而影响术后康复。为此,应做好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风险评估,对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如血压、呼吸、脉搏、营养情况、体重变化、有无贫血等,并给予对应的处理,确保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1)评估心血管状况。老年患者多存在心血管疾病,可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评估肺部情况。若患者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术后易引发肺不张及肺炎,应在治愈后1~2周后择期手术;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术前2周告知其禁烟,学会深呼吸及咳嗽排痰方法,术前3 d使用抗生素。
(3)评估肾脏疾病。若是轻微肾功能受损,一般可耐受手术;若是中度受损而身体状况良好,可在术前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忌用对肾功能有损伤的药物,如血管收缩药;若肾功能重度受损,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大,应联合其他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以避免引发其他风险。
给予药物镇痛
疼痛是骨科手术防治的难点。若整个围术期疼痛控制不佳,会加重患者炎症反应,引起内环境紊乱及代谢失衡,导致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展。有研究指出,有效的疼痛管理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药物镇痛是在术前对机体应用镇痛药物,以减弱神经系统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提高患者疼痛承受能力,减轻术后疼痛感觉及炎症反应,避免出现术后谵妄、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加速术后康复。当前临床中常见的超前镇痛药物有塞来昔布、右美托咪定、地佐辛、氟比洛芬酯等,应用方式有口服、肌注、静滴、鞘内注射等。临床中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骨科手术方式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超前镇痛药物及方式。
做好损伤控制
手术中,患者多处于高应激反应状态,出现的低体温、持续出血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影响凝血功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无法确保治疗效果和预后。损伤控制是在对患者病情进行快速诊断的基础上,及时给予对应治疗,以控制出血、修复致命伤害,控制病情进展,最大限度将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进而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多数多发伤患者会出现凝血机制紊乱现象,采用损伤控制技术及时分阶段处理,先稳定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纠正代谢紊乱,恢复凝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发生,以获得有效的复苏时间。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再进行手术,可使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骨科手术后的关键康复措施
早期功能锻炼
骨科手术患者多因肢体功能受限及疾病疼痛不适选择卧床静养,这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术后关节功能,减缓康复。因此,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非常重要。可待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展功能锻炼,以加快血液流速,促进循环,降低因卧床制动及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液高凝血水平状态,降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从术后第1天开始,可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关节放松训练。通过大幅度、慢速的手法对关节进行被动活动,以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第2天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运动协调活动,如直腿抬高运动锻炼下肢肌肉力量,或原地踏步提高机体整体协调性等。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渐增加训练量。第7天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功能障碍锻炼法、上下肢综合能力训练等,每天2次,每次30 min,连续进行21~30 d。通过一系列的早期功能锻炼训练,能快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有利于康复。
理疗
(1)红外线治疗。不仅能有效增加病变位置的血液循环,促进炎性产物代谢和吸收,还能增加动脉供血,有利于病灶位置恢复。
(2)微波治疗。微波对机体组织热效应效率高、穿透力强,能同时内外产生热,可穿透衣物、石膏等覆盖物直达病灶位置,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吸收水肿,对于骨科术后康复有较大的帮助。
(3)推拿疗法。可对患者的患处或特定穴位进行推拿、按摩等,以推气行血,促进经络通畅,缓解机体伤痛,加快关节功能恢复。
(4)针灸治疗。选择适宜的主穴和配穴进行针灸治疗也可获得不错的疗效。如对踝关节骨折者选择跗阳穴行针灸治疗,可加速组织内的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微循环,减轻足踝部的肿胀和疼痛情况,加速关节活动能力的恢复。
中药治疗
肿胀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若不进行合理控制,会影响患者的关节运行度。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广泛应用,中药治疗大量应用在骨科术后中。
(1)口服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中草药配方,以恢复因创伤引起的机体外部损伤和内部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紊乱为目的,促进气血运畅、经络修复,快速促进康复。
(2)熏洗。可经热蒸汽促进药物分子被皮肤吸收而达到治疗效果。熏洗对促进微循环代偿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骨科手术后的水肿,促进康复。
饮食干预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加速骨科术后创口及身体的恢复。建议适当多吃瘦肉、鱼、鸡蛋、牛奶、豆类等优质蛋白食物及新鲜瓜果蔬菜。在伤口愈合时,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及蛋白质,适量食用富含钙的奶制品、豆制品、海带、紫菜、海鱼等。此外,铁元素易在手术中随血液流失,术后可食用动物血、肝加以补充。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切实促进骨科疾病患者早日康复,应做好骨科手术前后的关键康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