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产后盆底肌的康复护理

作者: 宋静

张女士在产后半年出现漏尿情况,尤其是在大笑、咳嗽、打喷嚏时,自觉阴道口掉出一小块肉,走路时明显有摩擦感,这让她倍感苦恼,变得害怕出门、运动。后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随即医生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指导患者做好康复护理,经过2个月的干预,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恢复正常生活。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5%的已婚已育女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且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女性在产后盆底肌康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进行科学护理?

什么是盆底肌

盆底肌是骨盆最底部的一组肌肉群,相当于一个“吊网”,将女性的子宫、膀胱、小肠、直肠等器官牢牢固定在正常位置上,以维持这些脏器的正常功能。盆底肌可分为三层:浅层主要有会阴浅横肌、球海绵体肌等,中层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等,深层有肛提肌。

盆底肌有三大主要作用:1.保护盆腔器官,2.控制排泄,3.参与性快感。一旦盆底肌受损或功能下降,有可能出现盆底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问题,严重影响女性正常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

盆底肌损伤的因素

(1)怀孕是导致盆底肌损伤的重要因素。在怀孕期间,随着胎儿逐渐长大,子宫也会慢慢变大,会对盆底组织产生压迫。此外,孕妇脊柱弯曲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腹部向前突出,重心由腰骶部指向盆底,影响盆底肌的弹性。

(2)在阴道分娩的过程中,盆底肌会被反复压缩和拉伸长达十几个小时,可引发阴道壁的降解反应,导致肛提肌变薄、撕裂、收缩能力下降。有调查数据显示,肛提肌最大拉伸程度可达到217%,是其他骨骼肌的3.26倍,但如果过度拉伸,会失去原有的弹性。此外,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体内会释放松弛激素,加上诸多因素影响,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阴道前后壁不能像以前一样完全贴合,很容易引起盆腔器官脱垂。

(3)当女性体质量较大时,腹部脂肪会对盆底肌产生压迫作用,时间一长可导致盆底肌损伤,甚至压迫膀胱尿道,导致尿失禁。

(4)如果女性存在长期便秘、咳嗽、重体力劳动等情况,会导致腹压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盆底肌损伤的风险。

(5)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当年龄逐渐增大时,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会下降,更容易出现盆底肌损伤。

(6)一些女性长期从事久蹲久站的职业,如教师、营业员等,或进行过腹部、盆腔手术(多次人工流产、子宫切除术后等)也会对盆底造成一定损伤。

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护理要点及操作方法

把握产后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

通常情况下,产后42 d,医生会给产妇做一个盆底功能筛查,了解盆底功能有没有损伤,并根据损伤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盆底康复最佳时机是产后42 d至产后半年内,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治疗难度增大,而且子宫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

盆底康复方法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1)凯格尔运动。又称为骨盆运动、缩肛运动,是一种通过盆底横纹肌意识地反复收缩、舒张,使盆底肌肉收缩能力得到恢复的锻炼方法,有助于预防盆底问题,如大小便失禁,且可以改善性生活质量。在运动前,患者需要排空膀胱,在吸气时让盆底肌放松,在呼气时收缩盆底肌,收紧2~3 s后放松2~3 s,反复这一动作。10次为1组,重复进行3~4组。

(2)骨盆运动训练。需要用到巴士球。患者坐在器具上,通过左右前后晃动骨盆提高盆底肌肉的力量。

(3)臀桥。患者呈仰卧体位,膝盖保持弯曲,在膝关节之间放上一个小球,将髋部向上缓慢抬起,盆底肌保持收紧状态,持续3~5 s后放松,反复进行这一动作,每次训练10 min即可。

(4)盆底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应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可以唤醒本体感受器,帮助患者学会正确的收缩方法,让盆底肌可以得到被动训练,增加盆底肌弹性,抑制膀胱的过度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盆底功能,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阴道前壁膨出、子宫下垂等。

采取盆底康复治疗的患者应在产后第1年内每3个月复查1次,酌情强化盆底康复。此后可根据情况每1~2年进行盆底康复。

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

(1)产后盆底肌损伤会使得患者产生焦虑、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若不能得到正确疏导,可影响生理状态。因此,在女性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如通过健康宣教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危害性、治疗方案、注意事项等;针对患者关注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解除患者心理负担,帮助树立康复信心。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还应进行适当的引导以坚定训练信念,并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2)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对于肥胖、超重的女性可通过调整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禁止穿戴塑身衣裤、收腹带,避免长时间久站、久蹲、久坐,每间隔半小时起来活动一下。此外,饮食方面应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日常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因长期便秘增加腹压,进而导致盆底肌松弛。

(3)产后早期,女性身体较为虚弱,这时应注意休息,不要过早下床、从事家务或者进行体育锻炼,尤其是不能够搬抬重物,以免影响盆底肌恢复。

(4)产后一定不要过早同房,应经过产后检查,医生确认已恢复健康后方可。恢复性生活后,伴侣动作要轻柔、缓慢,以免损伤盆底肌。

结束语

产后恢复是每个妈妈必经的历程,一定不可懈怠,要遵循专业人员的建议坚持进行盆底肌训练,以最大程度保护盆底肌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