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血常规检验

作者: 林巍

去医院看病或进行健康体检,医生经常会要求进行血常规检验。血常规主要查哪些指标,又分别有什么样意义?如何解读检验报告?检查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在此,本文就血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进行介绍。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可初步筛查和诊断细菌病毒感染、贫血、白血病以及血液类疾病。

血常规检查的作用

血液流通于全身各处血管,将氧气和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各个组织,以维持机体正常的运行。排除造血系统方面的疾病外,机体一旦出现病变,血液成分、数量和质量会发生改变,此时通过血常规检查能够发现这些改变。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此外,血常规检查还是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愈的常用指标。

(1)对患有感冒的人群进行血常规检查,通过观察和了解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高低,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毒性或细菌性感染。若是细菌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若是病毒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升高。

(2)血常规检查可对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高低进行观察,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若血红蛋白水平较低,说明存在贫血,患者需多补充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内脏。

(3)对受伤后血流不止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主要是了解其血小板的情况。血小板的作用是凝固血液,若水平较低可出现血液凝固障碍,导致血流不止。

(4)如果检查报告提示酸性粒细胞数量增高,表示可能存在寄生虫,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血常规检验报告的解读

(1)红细胞:红细胞的作用是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输送给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并将体内的废物排出体外。红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为贫血或者急性大出血;红细胞数量增多,可能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者血液浓缩。正常成年男性参考范围是(4.0~5.5)×1012/L,成年女性是(3.5~5.0)×1012/L。

(2)白细胞:白细胞的作用是采取细菌和病毒。如果检查报告中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表示体内局部存在炎症损伤或者是细菌感染的情况;如果出现淋巴细胞显著升高的现象,表示身体内可能存感染性疾病(一般为病毒感染)的情况。正常白细胞计数参考范围是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3)血小板:血小板可对损伤血管进行有效修复,并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若是检查结果和正常参考范围不符,可能表明身体存在异常情况。但在通常情况下,结果单独异常(如血小板计数稍微升高或降低)对临床检验意义不大,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如果检查报告中显示血小板计数升高或为阳性,表明患者可能处于高凝状态。在排除非病理性变化(月经期或妊娠期、创伤、使用促凝药物等)后,可能表明存在某些血栓类疾病,如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等。若没有血栓和显著的症状,但指标升高,需要及时就诊,特别是合并气促、胸前区疼痛、头晕、视物模糊、咯血等症状。若检查结果显示血小板数量较低,表明血管损伤状况修复速度缓慢,可能存在血流不止的现象,血小板正常参考范围是(100~300)×109/L。

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

(1)一般建议空腹检查,即在检查前1天20:00后尽量不进食。检查前3天保持饮食清淡,不吃高蛋白、油腻的食物,多喝水,不可饮酒,以免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2)检查前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早睡早起,不可过度劳累,最好在前一天22:00前睡觉。检查前一天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保持正常的身体状况。

(3)检查当天应保持良好的心情,确保身心放松,避免抽血过程中因害怕、紧张等造成血管收缩,增加医护人员采血的难度,延长检查时间。在到达医院后,若是心跳加快可适当静坐几分钟,以平复心跳。

(4)检查前一晚做好身体的清洁工作,因为抽血需要穿刺,若不注意卫生,可能引发感染。检查当天建议穿宽松舒适的衣物,便于充分暴露肘部,确保采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5)采血结束后,应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按压穿刺部位3~5 min,直至采血处不出血为止。要注意按压的力度合适,因为过重可能引起穿刺部位瘀血,过轻可能引起出血不止。因为个体的凝血功能差异较大,有的人血液很快就凝固,有的人则需要适当延长时间,需注意不能对穿刺部位进行按揉,以免出现皮下血肿。

(6)有的人在抽血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乏力、头晕、眼花等,此时要立即平卧,喝一点水,在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查。

(7)对于穿刺部位局部出血的情况,可在24 h后进行热敷,帮助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吸收。

血常规检查的常见认识误区

误区一:检验结果正常表示身体健康

一些患者在血常规检验后看到自身各项检验结果都在正常范围内,便认为自己的身体很健康,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实际上,即便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数值均没有超出标准,也不代表患者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医生要求做进一步检查肯定有其他原因,此时患者要予以配合。

误区二:一周前才做过血常规,这次不需要再做

一些患者再次检查或复诊时,医生会要求做血常规检查。可能有患者会问:“明明上周才做过血常规检查,这才过了一周时间,为什么要重新做?”事实上,血常规检测结果在24 h内才有价值,超过24 h后检查结果就没有意义了。如部分出现代偿征象的患者,可能在之前检查时血常规正常,但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再次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所以,医生会建议复查血常规,以便于对现阶段情况进行了解,并结合检查结果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

结束语

大家在进行血液检查前一定要注意相关事项,从而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