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化护理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 翟紫薇 田娇

摘要:目的 探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三位一体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各项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 三位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改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三位一体化护理;遵医行为;生活质量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由各种原因引发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或功能障碍,导致体内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并以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与患者年龄、临床阶段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相关[2]。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情况不甚了解,治疗依从性不高,出院后生活中仍有不良习惯,导致疾病复发,进而影响生活质量[3~4]。三位一体护理模式指的是“医院-社区-家庭”综合护理模式,可提供全面、多维度的连续性护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5]。本研究旨在探讨三位一体化护理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男11例,女4例;年龄28~81岁,平均(52.13±3.24)岁。对照组男10例,女5例;年龄29~78岁,平均(51.92±3.4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无沟通障碍;患者及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障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器质性病变。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

出院时,医护人员应为患者提供饮食、用药和术后护理建议。嘱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定期随访,期间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规律用药,向患者介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告知患者期间有任何不适需及时就医。

1.3.2 观察组采用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

(1)成立三位一体护理服务小组:通过医院-社区-家庭三方沟通,成立三位一体护理服务小组。小组由组长(科室主任)、副组长(护士长)、组员(包括血液科医护人员、药剂师、3名下级医院和社区医务工作者)组成。医院建立微信平台,推动医疗资源的下沉,完善医共体的基层医疗体系,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对基层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

(2)护理措施:出院前准备一份患者档案,详细说明患者诊断、治疗过程和住院期间的健康状况,并给予适当的建议和指导,然后由三位一体护理小组的成员转交给社区的卫生院联络员。建立“三位一体”护理群,要求患者及家属在不方便的情况下加入该群,以确保沟通顺畅。医院医护人员定期在群里发布疾病相关知识,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分享相关图片,增进其对疾病的了解。根据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情况,由患者所在社区或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所的工作人员负责日常护理干预。术后每个月随访一次,根据患者休息、活动、营养支持、家庭环境等情况调整护理措施。对患者及其主要护理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包括按时服药、规律休息、规律饮食、戒烟戒酒、定期复查。(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功能(10项,10~30分)、生理职能(4项,4~8分)、躯体疼痛(2项,2~12分)、总体健康(5项,5~25分)、活力(4项,4~24分)、社会功能(2项,3~11分)、情感职能(3项,3~6分)、精神健康(5项,5~30分),共35项,总分36~146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共20题,满分100分制,≥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0~79分为较满意,≤69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遵医行为率比较

观察组按时服药、规律休息、规律饮食、戒烟戒酒、定期复查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造血干细胞克隆失衡为特征的血液疾病[6]。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不容忽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高治疗依从性[7]。延续性护理是医院为患者提供的一项服务,通过向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建议,帮助更好地控制病情[8]。三位一体护理为延续性护理,将大型医院的综合护理、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三者的优势,将住院护理延伸到社区和家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灵活运用医疗资源,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获得可持续和有效的医疗干预,促进康复[9]。

本研究中,观察组各项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三位一体化护理干预,患者能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对医生和医院的信任也与日俱增,从而提高患者康复的积极性,保障治疗效果[10]。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三位一体护理体现了护理服务的综合性和个性化,可以使患者接受更全面的康复护理,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治疗过程中,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尤为重要,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在保证高效率治疗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11~12]。

综上所述,三位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改善整体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任月侠,陈丽,汪建,等.医共体模式下延续性护理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22,43(8):949-953.

[2]马华方.临床护理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环孢素A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6):9-930.

[3]戚晓梅,陈晓阳,王智,等.医护合作延续护理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8,29(9):1019-1022.

[4]林海玲.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中医膳食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37-38,46.

[5]王媛,张雪莹,赵新华,等.三位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患者肺康复及依从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3):462-464

[6]翟颖.医护患三位一体化护理在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血栓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4):3033-3035.

[7]全艳,殷伟,米思姜.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心理月刊,2019,14(19):20-21.

[8]刘丹.医生-护士-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4):727-728.

[9]张利菊,李锋锋.健康教育联合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5):160-163.

[10]于向英,侯艳玲,王昭霞,等.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学龄期哮喘患儿慢病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3):142-144.

[11]赖晓英,吴丽容.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干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4):142-146.

[12]吕静,夏文兰,余秋丽,等.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老年科心脏监护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9):1282-128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